小学体育课堂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分析
2019-10-21钱麒先
钱麒先
摘 要:要想让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有着全面的发展,小学体育课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体育老师在上课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本文结合几年来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獲得的经验与实践,对小学体育课堂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习惯的培养
一、体育课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家中也不用做任何家务,是家长掌上明珠。家长通常给孩子报这个学习班那个学习班,学习压力也非常大,平时也没有时间锻炼,孩子们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家长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健康,要想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学校的体育课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平时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常常会产生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等情绪,在体育教课过程中能使学生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促进心理情绪上的改变,使学生思想上感到轻松,缓解了对学习的负面情绪,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还能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上,老师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将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律性差的特点与教材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意识引导。如:文明意识、纪律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等。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跟其他文化课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自律性比较差,根据这个问题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口令反复强调,来布置完成任务。例如:在体育老师讲话的过程中没有听到解散口令时,学生不能私自脱离队伍,擅自出列的。这样学生会在体育课过程中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在体育课堂上老师还要多注意学生有没有不文明的话语现象发生,小学生都是好动的,课堂上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还有的同学做的动作不标准,常常被别的同学取笑、辱骂,这时老师一定要引起注意,要引导学生用敬语、文明用语、礼貌用语,让学生之间形成文明意识交流。
三、体育课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课上学生受环境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靠口令让学生有良好的纪律性,还要靠老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好纪律性习惯。在体育课上反复练习“齐步走”、“三面转法”、“稍息”、“立正”等动作,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力,学生提不起兴趣,产生不喜欢学习的负面情绪。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的不同结合教程制定了一些游戏环节,如:丢手绢、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老鹰叼小鸡等游戏,让学生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还能渐渐地形成有组织的维持课堂纪律。
老师还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唤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在体育课上老师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和表扬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如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注意力一般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这时老师可以通过分组训练,小组与小组比赛,看那个小组表现好,坚持时间长。同时用语言激励同学“某小组做得有多好呀!”“某小组真棒!”从而调动了其他同学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
四、体育课前的充分准备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老师要做好哪个方面的准备呢?通过多年的经验与研究,我认为老师应有语言准备、动作准备、心理准备、仪表准备等。老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例如:在课堂上规范示范动作,学生也会跟着老师正确的示范。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纪律状态等多反面了解,从而知道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能够更好的调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体育课上课的练习场地的选择也是很关键的,要选择大小适宜、安静的地方,才能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得到集中,对教学效率是有影响的,所以上课前老师应选择一个安静优美的地方进行教学练习,排除了干扰因素。选择上课区域时,还要考虑天气因素,在夏天要选择凉爽的地方,以免学生中暑;冬天的时候要选择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学生因冷生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中老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的准确、动作标准、认真严肃、姿势端正、精神饱满都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更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学习,对体育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春琴.兴趣教学[J].山东青年,2013(10):30.
[2] 张正中.中小学体育课程疾病及其诊治研究[D].湖南师范 大学,2015.
[3] 蒋学香.小学生良好体育课堂行为习惯培养 [J].教育,2017(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