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教师的转型发展
2019-10-21陈璐
陈璐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广大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主动做出调整以应对教育实践的变化。本文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为例,浅议高中历史教师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教学
课程改革从21世纪初在我国开展,到现在已经走过近20年时间,在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置疑。本文拟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为例,评议在新课程背景下西部地区教师的转型对策。
一、重整教材,吸收教材,利用教材
本课内容是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原则”增加的全新课程内容。在以前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基本不涉及世界古代史,但新课程吸收文明史观,并依此对中外历史进行了重新筛选,增加了一些原本教材中未涉及的古代西方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外历史,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是第二单元内容,紧随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后,一中一外,都讲述古代政治制度。学生在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认识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需要了解、体会同时期西方不同的政治文明。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的这一安排有清醒认识,在讲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此外,教材中本课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分别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希腊文明的摇篮和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即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但学生会在学习完之后仅记住希腊有民主政治,还有三次著名的改革,认知仅限于此。那么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民主政治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吗?学生会在前一阶段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这些疑问。授课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去解释这些疑问,因此教师应在这里再次消化、吸收、深挖教材,增加教材中未提及的知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评价等,并将其作为重点知识,带领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通过材料、课堂练习的方式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出它的内容,并正确评价这种民主政治。
二、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为主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呢?不少教师受条件限制,仍局限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节课”的教学观念中,一个人唱独角戏,试问这种“满堂灌”思想为指导下,教师是否知道学生学到了多少?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将教材中明确涉及的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和确立过程两部分知识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使其拥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而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政治中的抽签方式,可由教师进行适当补充解释。整堂课既有教师的适当讲解,又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互动式教学既解放了教师,更培养了学生、发展了学生,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意教学方式,不拘泥于书本知识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观念,由传统的“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课堂讨论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剖析历史事件人物本身,从而做到“以史为鉴”。此外,历史学习不应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而应集中在学生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接触和探究历史的过程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将自己的视线放远放宽,不要局限于手中的历史教材,以多学科知识、现实性热点问题充实历史课堂,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分析事物的复杂多样性,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态度,发展其分析思维能力。通过一堂课来教授学生多种知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积极的处事态度,使历史教学的意义得到扩展。
四、循序渐进,不可求全求快,注重学习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虎头蛇尾”,更不能拿学生的未来做尝试,改革的步伐必须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务必寻找到一条风险最小而回报最大的教改之路。
举例来说,新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弱化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所以一些地区、学校强调要老师少讲,甚至不讲,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从自身教学实践情况出发,笔者对这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照搬照抄成功經验的教条式做法颇有异议。新课程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但由于地域、经济等诸多限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宰课堂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传统的中国教育已使中国广大的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就已经习惯于教师的“独角戏”,他们已经习惯接受,而多不会提问思考,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初入高中的学生多予以鼓励、引导,引导他们自己掌握书本上一些史实性知识。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三次改革的内容及意义,若想要有更深层次的知识,则应由教师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让学生引发思考的问题,启发、锻炼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并鼓励他们说出来,只有在其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宰课堂的设想。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由教师“穿针引线”,再由学生“锦上添花”,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虽然变化很多,但不变的是教育的宗旨。培养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国家、民族的振兴发展,达到“科教兴国”的目标仍旧不会过时。只要广大一线教师牢记这一命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转变观念,调整方法,就一定会实现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