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身份视角下的感悟
2019-10-21李梦强
李梦强
【摘要】佘双好所授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一书,从教学技巧、教学法选择等方面对思政课教学法作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对读者、教师抑或思政教师,皆有启发。作为读者,要广泛涉猎,汲取营养,要善于对比,在比较中揭示真理。作为教师,要重视自我提高,采取适应学情的教学方式,给予积极期待,谱写美好篇章。作为思政教师,要努力探寻思政课的教学法,牢记使命感,做好引路人。
【关键词】教学法;思想政治;教师
最近有幸拜读了佘双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受益良多,书中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令笔者产生颇多的感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一书共十个章节,前三章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的释义、研究现状、思想资源与历史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紧接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要求与建议,书的后四章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学情”“教情”的发展、依托单位建设研讨了教学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各自特点,书末以思想政治理论課程教学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作结。
笔者以为,该书虽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但其读者绝不应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笔者分别以读者、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三种不同的身份审视这本书时,这本书带给本人的启迪也截然不同。
一、要广泛阅读书籍,汲取前人宝贵经验
作者无论是对欧美、前苏联教学法的论述,还是对现代西方德育课程的阐析,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该书旁征博引,包括夸美纽斯的教学基本制度思想、赫尔巴特的综合教学方法思想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思想等理论。可见,作者是在大量阅读与长期积累,在积极汲取了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撰成此书。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更应养成勤阅读的好习惯,用前人的智慧武装自己。
二、善于对比,在比较中揭示真理
作者在书中多处采取对比的手法,如将其他课程教学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对比,将中西教学法对比,将一般教学法与特殊教学法对比,将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对比,通过对比,我们便不难理解蕴含其中的道理。书中在论证几者的异同点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的理解认识。当然,善比较才能知不足而后求上进。如果不放眼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思想理论,固步自封,我国的教学研究又如何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教师延伸到自己身上,应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将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问一问自己是否进步了,是否比昨天的自己成长了。
(一)重视自我提高,采取适应学情特征的教学方式
笔者深知教师要想交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个道理。正如书中所言,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学法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与要求,其中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有真正的敬业精神,真正地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教师自己也应具备自己所教科目的丰富、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充电”。学生作为能动的人,发展着的人,他们有着独立的思想,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教师涂抹,特别是当代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关注“学情”的变化。面对课堂的多变与突发状况,教师要想应对自如,必须有扎实的功底并不断地学习。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代在变,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锤炼自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于其他教师提出的建议认真记录虚心采纳。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不拘泥于现有的教学模式,敢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最适用的教学方式。
(二)给予积极期待,谱写美好篇章
书中所提及的暗示教学法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若能运用好暗示教学法,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暗示教学法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手势、表情、行为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明确的暗示,以此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过程中“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说是“罗森塔尔效应”正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切不可低估自身行为对于学生的影响,有时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可能会使学生备受鼓舞,甚至因此而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一名令学生信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其影响力必然比在学生间没有什么信服力的教师要大得多。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暗示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一而终,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片真心,而不是演戏式的虚伪,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将浓浓的期待之意传递给学生,学生会因此变得更加自信,追求上进。作为一名即将步入教学岗位的准教师,笔者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名学生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都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三)根据时代的特点,探寻适合思政课的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它们一个个如夜空繁星般闪烁着,向我们彰显着前人的智慧。作为众多学科课程中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个性,因此探寻适合思政课的教学法,是上好思政课的必修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论述了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说理教育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在教学法多如牛毛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法都能在思政课堂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或许,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备受青睐、屡试不爽的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却是寸步难行,这便要求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法进行深度探索与筛选。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教学法中探寻适合思政课的教学法呢?有学者认为从以下三点着手:①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学生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选择教学方法。上述三点主要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教师选择提供了参考,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到思政课的特殊性。思政课课时少,同时,思政课理论性强导致思政课上课模式单一,教师多以讲授为主,相比于物理、化学科目,没有实验类型的实践型课程作为知识的有力支撑。思政课教师要立足现实,灵活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辩论法、参观调查法、社会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课堂上单一的理论讲授模式。
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离不开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三重要素。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双向互动活动,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等,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个人特长、教育经历等都左右着教学法的选择。同时,师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一直都是各科教师难以攻克的难题,这需要思政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四)牢记使命感,做好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深情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是,目前有少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正在舍本逐末地重科研而轻教学,这些行为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思政課教师必须心怀强烈的使命感,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牢固信仰,打动学生、影响和感化学生。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科学先进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政课教师应把上好每一堂思政课作为自己的最低要求,课堂教学是一名教师的基本功,思政课教师若是只顾眼前个人的一丝利益,将工作重心全部倾向于科研,而不积极备课、不用心上课,那么他如何能胜任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或许由于教师本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化认识不够深,从而不能将重心放置于教学上。但是教书育人乃教师天职,重科研轻教学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第一,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接受不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长期以往教师本人的教学能力会停步不前,甚至会有所下降。第三,这种行为易被其他学科的教师模仿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六个标准: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这为全国思政课教师的自我提升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收看新闻,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这些主流思想,牢记自身光荣的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
总的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一书对笔者在现阶段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都有启发与指导意义,笔者将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素养,向优秀的教师队伍看齐,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芳,谢莉勤,张光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118~121.
[2]龙宝新.不该游移和迷失的职业群体——《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想之维》读后感[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02):87~88.
[3]徐浩越.教学方法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并运用——以商务专业语言课程为例[J].老区建设,2017(22):91~93.
[4]覃遵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与优化——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17(09):62~66.
[5]佘双好.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的特殊性[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1):19~25.
[6]李丽.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214~215.
[7]于书娟.浅析高校教师专业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2):63~65.
[8]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