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
2019-10-21史亚博
摘 要: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融家庭、国家、人民为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来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个人家庭的良好教育,成熟和发展于长期执政实践。其内容蕴含了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多维度内容,彰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坚强决心和时代担当。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向家庭层面的纵深拓展,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科学内涵,对巩固家庭道德教育的地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家风建设;理论溯源;实践意蕴
中图分类号:D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9)01-0020-07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处世风格的集合体,它是家庭的精神与灵魂。优良家风是培育子孙后代为人处事、崇廉向善的“孵化器”,也是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素质的“助推器”,能够潜移默化地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随着从严治党的全面推进,家风作为反映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重要“窗口”,其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洞察了党风社情的新情况,提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形成并巩固发展”的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关于加强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分析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来源、内涵及价值,有助于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理念,有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要义。
一、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
(一)优秀传统文化和自身良好家教是习近平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对家教家风的领悟,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家风,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颜氏家训、司马光家训、郑氏规范、诸葛亮“俭以养德”、陶侃退鱼典故、朱柏庐治家格言,六尺巷“礼让墙”、林则徐家训及曾国藩家训,蕴含着“廉洁从政、勤俭持家”的思想智慧。从《习近平用典》一书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其中的重要思想精髓很大程度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古典名句中受到启发并得以传承。
习近平对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人民、国家的情怀,是在幼年成长的家庭教育中不断形成的。从严教子、勤俭持家是习家的优良家风。习仲勋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教育子女“要靠自己本事吃饭”,鼓励子女“去基层,去艰苦的地方,去祖国建設最需要的地方”。习仲勋从自身做起,端正党风、管教家属,多次告诉子女“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好名声”[1]。习近平曾在一封拜寿信中谈到要继承和学习父亲的高尚品质:包括对信仰执着追求、赤子情怀、俭朴生活等。
习近平秉承家风、不谋私利、勤政为民,为全国人民做出了表率,曾在地方任职时跑遍正定县所有村落、3个月走遍宁德9个县、花1年多时间调研完浙江90个市县区,他告诫亲友不要打着他的旗号“从事任何商业活动”“办任何事”。习近平坦言,“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收的高尚品质很多”“最主要的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等”“堪称楷模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2]习近平从父辈那里传承了勤政亲民、务实清廉等诸多优良品质,这些都为习近平家风建设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家庭的本质、形成与变迁等根源观点。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家庭的本质,认为家庭不是孤立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随着需要的增长、人口的增多,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3]159家庭是由夫妻、父母及子女关系等多层次社会关系组合形式,存在于人类自身生产的现实需要。[4]532家庭观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家庭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映,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家庭与社会相互依赖、和谐统一,彼此不能独立存在。同时,家庭中的每个个体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家庭关系是在人生命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然与社会关系之和。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巴霍芬、麦克伦南、摩尔根等人的著作,发现在群婚制、对偶制和专偶制等多种婚姻形式的历史演进中,家庭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同时要注意家庭功能、结构、关系、成员等变化。
第三,和谐是家庭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家庭的价值追求。“一切妇女的地位发生很大转变。私人的家务变为社会的事业。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事情;社会同等地关怀一切儿童。”[5]87家庭的建立真正以爱情为基础,夫妻之间会摆脱一切物质因素,爱情成为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互相信任、共同成长的关系,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
第四,构建父母与子女和谐代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是家庭教育。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家庭教育充满虚伪性,“忽视对孩子的一切家庭义务”[4]443,“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令人作呕。”[3]418父母应当成为培育人的能手,让孩子在有爱的家庭中接受良好教育,获得幸福温暖。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执政实践中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家庭观的高贵品质在于以宏大的社会视野看待家风,深刻把握家庭的本质,重视家庭和社会的整体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家庭关系是广阔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影响着家庭的每个人,家风家规作为对家庭中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描述对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形成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他笃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人民、实践和开放的理论,深刻改变了中国,是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6]因此,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渊源。
(三)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是在长期执政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频繁流动、利益的趋避冲突深刻影响着传统家庭的模式、结构和观念,出现了家庭德育功能、乡土亲情观念和传统伦理认同逐渐弱化、缺失,拜金主义占据上风,家庭个人利益至上,邻里关系冷漠疏远等不良现象,严重冲击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及向心力。基于上述突出问题,习近平强调家庭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他在长期的执政实践过程中,科学总结了关于家风建设,尤其是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为增强新时代家庭的教育功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庭文化、构建现代化的新型家国关系以及提升家庭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水平等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风建设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求,家风联系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从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了106位被查处的高级干部,其中有65人的违纪案件涉及利用职务之便为家属亲友经营活动谋利,比例高达61.3%。“家族式腐败”是腐败行为的一种新趋势。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家风败坏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7]因此,良好的家风建设,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蕴含了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维度的科学内涵,一方面基于当前反腐倡廉问题的逻辑思考,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实践中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与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创新和发展了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
(一)个体层面:领导干部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家风,将其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从而带动党风政风正、民风社风淳。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讲政德立政德的同时,注重个人修身、家庭建设,培育良好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
1.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与情趣,是“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9],“抓作风要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疾、获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10]。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家风,“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11]。优良的家风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幸福,还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
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風”,首次将家风建设列入必修课。家风源自于家庭,立足于家庭,对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良好的家风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涵养品行、改善作风,为廉洁从政设立一道新型“防火墙”。领导干部要“廉以修身、廉洁齐家”,从历代清廉官员的家训家规中学习汲取“养料”,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实践中吸收借鉴好经验,强化道德修养,树立廉洁标杆,带头传承涵养好家风,严格约束家属亲友,守好筑牢“廉洁墙”[12]。
2.带头传承与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优良传统,星火相传。毛泽东家风“三原则”:恋亲不徇私,念旧不谋利,济亲不撑腰。周恩来“家规十条”:晚辈不准专程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不准用招待券看戏;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车;个人生活事项不准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与他的关系;不谋私利和搞特殊化。陈云对家人提出“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的文件,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出了以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克己奉公为道德规范的“红色家风”,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优良家风为新时代领导干部修身治家提供了典范、做出了榜样。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继承与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杨善洲等学习”[13],把培育良好家风同树立优良的党风政风紧密联系起来,传承优良家风,创新时代精神,以好的家风促进廉政作风建设。
3.教育约束家属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习近平指出不少领导干部“纵容家属亲友在幕后收钱敛财、经商谋利”,强调每位领导干部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严格要求约束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6],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严防“枕边风”,使子女、身边人成为贪腐的导火索[14]。领导干部培育良好家风,既回馈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也能最大程度维系家庭幸福。
家庭是善恶、是非形成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家人下属树立好榜样。好家风自然会形成标杆,带动自己的亲人、下属、同行,进而带动更多的家庭,以家风促党风。要坚持党性原则,加强自我约束,教育家属亲友树立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正确观念,“防微杜渐,不护犊子”,成为良好家风的坚定守护者。
(二)家庭与社会层面: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价值缩影
家庭是品德塑造、文化传递的“课堂”。家庭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家风关系民风,受一定时期社会风气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社会风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家风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前提,“家风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千万个家庭的好家风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12]。
1.重视家庭、家教、家风[15]。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4],“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12],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习近平以身作则传承优良的家风、党风和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将家风建设与精神文明、道德法治、廉政肃风等结合起来,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对培育良好家风的高度思想认同和统一行动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大环境,促进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渗透、水乳交融,形成新时代良好的家庭风尚。
2.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习近平充分肯定妇女在促进家庭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广大妇女是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践行者,是涵养良好家风的主力军。总书记强调,妇女一方面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创建积极健康、文明高尚的品质生活,引领社会新风尚;另一方面自觉承担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营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促使健康成长、努力成才。[16]
3.重視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首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广大家庭要重视言传身教和知识品德,帮助孩子扣好首粒扣子,迈好首个台阶”,“家庭教育突出功能是品德教育,教育如何做人”[12]。加强德智并行、勤俭养廉的家庭教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教化与熏陶的重要意义,青少年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之下懂得了做人做事,有利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助推青少年立德立行、成长成才。
(三)国家层面:爱家与爱国相统一
国之本在家,治国先治家。在习近平看来,“家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与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千家万户都好、整个国家民族才能好”,同时“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12]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皆是整体,密不可分。家庭和谐是国泰民安的基础,国家安定是家庭成员获得幸福感的保障。
1.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新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思想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15]核心价值观具有推动国民教育、创建精神文明和传播精品文化的引领作用,能够转化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17],通过家庭教化引导、社会实践锻炼、国家立法立规,以培养担当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重视家风建设。“孝敬父母、报效祖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8]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家风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道德风貌。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
新时代提倡家庭文化、家风建设,使传统家风文化重新焕发活力。通过信仰凝聚、制度重构、价值观确立、社会风气塑造和个体道德提升五个维度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助力中国社会的深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和历史积淀基础上,中国社会和人民群众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重视家风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构筑文化自信。
3.家庭梦融汇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只有兼顾小家与国家,把个人、家庭利益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中国梦,才能凝心聚力,真正实现国家富强安定。正如习近平强调的,“将爱家和爱国相统一,将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伟大复兴中国梦”,并且要同心勠力,“凝聚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热情和力量”[19],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千万个家庭幸福、亿万人民生活美满”[12]。
民生为先、忠于人民是习近平加强家风建设的根本着力点。习近平将“以民为本”与“强国兴邦”结合起来,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0]“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21]“奋斗目标来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2],认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衡量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准。
三、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意蕴
(一)有助于严肃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涵养政治文化
在高度信息化、透明化的社会大环境下,人民群众时刻监督着身边党员的言行举止、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党员干部的家风已成为党内政治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刻影响着政治风气和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具有示范引领效应。习近平强调干部子弟“触犯了党纪国法不仅要处理,还要从严处理”[6],一旦党员干部的亲属、身边人员出现以权谋私等家风败坏现象,势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严重削弱社会公信力。
严肃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的家庭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可以说涵养良好的家风、培育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党风政风建设的逻辑起点。在良好家风的支撑下,勤俭节约、忠诚担当、爱家爱国等核心价值观便会牢牢占据家庭文化的主流,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纯洁的政治文化。
因此,各级党组织要从领导干部的家风入手,将世代相传的优秀家风文化与党的红色家风结合起来,从理想信仰、组织建设和实践创新等三个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激昂奋进、担当作为的时代精神。同时强化制度约束,加大对领导干部家风状况的监督、问责和追责力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将廉洁齐家作为廉洁自律的重要内容,把家风问责的外在压力转化为领导干部从严治家的内在动力。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压缩寻租空间,拓宽监督渠道,前移监督关口,完善多元立体式的监督体系,[23]使每位领导干部成为严守纪律的模范、端正党风的标杆。
(二)有助于巩固家庭德育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庭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共同体的基本单元。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愈演愈烈,促进社会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理念和生活习惯,打破了由血缘纽带连接而成的传统“熟人社会”,带来了乡土亲情关系的弱化、家庭德育功能的缺失等不利影响。如何进一步凝聚人心、国民同心、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强调家庭的德育和家风的涵养,对于养成健全人格、培育时代责任感具有独特价值。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情操,作为家风建设首要的必修课;必须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解决好“留给子女什么”的命题。
中华民族家庭传统文化,是我们培育良好家风、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源泉。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不但要坚持运用辩证与历史思维,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站在现代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在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张力中来建设,而且还要立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培育、家庭德育地位的重构、民族和时代精神的传承,践行和弘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特征的优良家教家风,才能形成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滋养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
(三)有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培育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以家风建设为基础,在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将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和社会治理结合起来,继承了“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延伸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精髓,构建了充满张力的“家、国、民”三元结构新型家国关系,为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全新视角。[24]
新时代,要树立“家国命运共同体”和“功成不必在我”理念,修正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的认识,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家國治理观念的多重矛盾,确立“从家出发”“国家为重”“民生为先”的家风准则,在家风家教中自觉传承爱国精神,通过家庭家风建设,培养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树立爱国爱家爱人民的家国意识,助推社会和谐、国家进步。
参考文献:
[1] 齐心.忆仲勋——纪念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N].人民日报,2013-10-18(06).
[2] 习仲勋革命生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68-669.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7]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13(01).
[8]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4(01).
[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24.
[10]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02).
[1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28(01).
[12] 许谨谦.传承好家规涵养好家风[N].人民日报,2018-02-27(17).
[13]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02).
[14] 欧阳辉.政德兴 政风正 国家强——学习习近平同志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讲政德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8-03-14(07).
[15]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02).
[16] 习近平.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N].人民日报,2013-11-01(01).
[1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1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1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4.
[20] 杜尚泽,李应齐.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21(01).
[21] 习近平.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N].人民日报,2016-11-21(03).
[2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23] 史亚博.新时代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内涵与实施路径探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8(2):45-50.
[24] 吕文涓.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探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7(6):49-54.
责任编校 张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