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常见模式运用策略
2019-10-21陈嫩娜
陈嫩娜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重形式、轻内容的语文教学方式将逐渐被淘汰。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较为落后,再加之地域环境与家庭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意识以及自主性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农村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常见模式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常见模式;运用策略
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常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要做到预习时“三看三动手一查一提问”,只有课前明确小组学习任务,课中采取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形式,才能够将合作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等教学目标也比城市更具意义与价值。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内容中引入乡土资源,利用鲜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乡土资源的有机结合。
一、小组辩论法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与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问题可能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或者意见,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不能一味简单地判定谁对谁错,而是要根据意见的分歧、内容观点一致性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在辩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羚羊木雕》这一章节学习过程中,笔者就根据教材中的情境,以“木雕该不该要回?”“万芳又该不该把木雕还给好朋友?”为主题开展小组辩论。笔者根据本班学习所持观点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站在父母角度,有的站在“我”的角度,有的站在万芳角度,对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过程深刻体会与感悟友情、亲情,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学会去理解父母,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内涵,掌握文章的构思。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文章突出主题的方法,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物描写方法,从而更加具体地刻画人物形象。
二、切块拼接法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点与难点,对于这些学习中的难点,靠自己个人是无法理解的,更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获得同伴的帮助,共同努力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切块拼接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教师将整个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分成各个小块,将笼统的知识明朗化,从而实现知识的以大化小,以小化无,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问题。
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一章节学习过程中,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其布置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①精读课文,详细分析与阐述闻一多前后思想品格上的特点以及变化,找到前期和后期的共同点。②找出课文中对两个部分之间起到过渡作用的语句,并阐述语句是如何起到過渡作用的。针对于这两项学习任务,学生只依靠自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将学习任务分散到小组各成员身上,实现学习任务的化整为零,不仅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而且还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小组竞赛法
在农村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竞赛法是学生喜闻乐见,也是最为常见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为课堂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同进步。笔者认为在采用小组竞赛法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比赛规则以及奖惩机制,保障课堂学习的秩序,对于落后的小组应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惩罚”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被惩罚时也能够获得快乐;对于领先的小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例如,在《孙权劝学》这一章节学习过程中,笔者就采取了小组竞赛的学习模式。首先,组内成员自行分配角色进行朗读;然后再一致决定朗读成员,参与组与组之间的朗读竞赛;最后,再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人物内心感悟与语气把握等进行交流与评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还增进了组员之间的感情。
四、结语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是相当宝贵和有限的,当学生的观点产生分歧时,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晏斯蓉.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