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消肿”大班额出实招
2019-10-21谢扬烁张同民张小明
谢扬烁 张同民 张小明
辰溪县地处武陵、雪峰山脉之间,区位优势不明显导致当地教育发展缓慢,而崇文慕教的辰溪人民又渴望得到优质教育。
近年来,辰溪县委、县政府本着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投入教育基本建设资金近10亿元,新增学位11000个。当山区的孩子摆脱大班额的束缚,坐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之时,辰溪教育人亦读懂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享受到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幸福。
公平分配,让大班额“阳光”消肿
“最多时,学校有3000多名学生,但却只有50个班,教室里人挤人,黑压压一大片,老师上课基本靠吼。”谈及大班额,辰溪县明德小学校长谢德波深有感触,过去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不少家长进城务工,明德小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化解大班额成了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如何稳步推进大班额化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原辰阳小学、辰溪小学、米家滩小学三所学校合并为明德小学,并优化年级、班级结构,将部分学生分流至新建的思源实验学校、博雅实验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在分流时,我们征求家长、老师、学生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按照化解人数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由家长抽签决定的方案。”谢德波告诉记者,为保证过程公平公正,学校邀请到县纪检部门进校,与家长共同监督,并现场确认公布结果。
谢德波坦言,明德小学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县前列,吸引了不少学生家长前来“求教”。为防止出现新的大班额,辰溪出台了消除大班额的专项规划,按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划定招生范围,从严控制新生班额,对起始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均衡编班,严禁55人以上的大班额再插入新生,逐步化解原有大班额。
“大班额的化解任务是刚性的,但化解的办法可以因校而异、因班而异。”辰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理波解释,辰溪充分调动各级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一生一籍、籍随人走”的原则。切实规范转学行为,严把转学入口关。操作过程阳光透明,使化解大班额的刚性任务得到了柔性化解。据了解,今年秋季开学,辰溪共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85个,超出了省教育厅下达的56个的任务数。
保质分流,“双管齐下”化解大班额
学生家长梁把云告诉记者,得知自己孩子从明德小学分流到思源实验学校,心里很是难受:“明德小学是县里条件最好的小学,当时很害怕得不到好的教育。”
而当梁把云走进新建的思源实验学校,年轻的老师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家长,教学楼和塑胶跑道洋溢着现代的气息,她一颗心落了地。
“为了消除家长的担忧,县里投资1.8亿元,以最高标准建设思源实验学校,力求把学校打造成县里教育的标杆工程。”该校副校长王雪华向记者感叹,这所占地203亩,建筑面积43997平方米的学校,正成为辰溪吸收分流学生,化解大班额的中坚力量。
“不仅仅是建设,师资的配备更体现了精巧设计。”王雪华告诉记者,自己是高级教师,不仅要到一线教学,还收了两名“教师徒弟”。让新进教师晋升为骨干教师成了学校的新目标。
据了解,为优化各个学校的师资配备,辰溪县通过定向培养师范生,把新鲜血液输送到思源实验学校、博雅实验学校等新建学校。同时,组织全县资深教师进行考试,鼓励部分高分教师到新建学校任教。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挂职轮训,“名师带徒”,建成师资长足发展的健全机制。
在学校建设、师资配备的全方面完善下,家长不仅愿意把孩子送入思源实验学校就读,还主动当起了志愿者,梁把云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会来学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在食堂帮学生打菜。“县里给了我们一个崭新优秀的学校,我们也想为教育做点事。”
加大投入,教育人数和质量“并轨同行”
优质化解大班额靠的是大力投入。辰溪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为确保大班额圆满化解,着力解决“硬件”问题,2017年、2018年、2019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分别达到55258万元、66148万元、79664万元,实现逐年增长。先后建成博雅实验学校、思源实验学校、党校职校城南育才学校“三校合一”等項目建设,完成合格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70所、义务教育教学点标准化建设52个。
大力投入彰显的是辰溪消除大班额的决心,更体现的是辰溪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初心。在推进大班额的化解过程中,辰溪以确保教育质量总体恒定为抓手,公开透明大班额分流过程,保留分流学校的教学特色;着力配平新建学校的师资水平,确保辰溪人民“人人上好学”。
2020年辰溪将投资近2亿元,建成芙蓉学校和城南育才学校,预计将新增学位5700个。到2020年秋季开学时,城区入学问题将彻底化解。同时全力推进修溪镇修溪中、小学、大水田乡中、小学的迁建工作,新增学位1000个。届时将彻底化解辰溪大班额。辰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理波告诉记者:“在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辰溪除了超额完成了大班额化解目标,防止了出现新的大班额,同时还保留了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化解大班额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