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2019-10-21顾华
顾华
【摘 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组高发病、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根据我区死因监测数据,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区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区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死亡流行趋势,制定有效防治对策和评价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做好脑卒中、冠心病疾病监测工作,特作岚山区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析报告。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
【中图分类号】R21.4【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294-02
资料来源:
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2018年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岚山区报告的全部病例。监测病种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其中脑卒中是指:(1)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2)脑出血;(3)蛛网膜下腔出血;(4)未分类脑卒中。冠心病是指:(1)急性心肌梗死;(2)缺血性心脏骤停(即冠心病猝死。
监测对象是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具有当地常住户口的脑卒中和冠心病新发和死亡病例均为监测对象。具体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职业等基本情况;脑卒中和冠心病诊断、诊断依据、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死亡日期等医疗信息。通过核对和审核,据数据库信息确认为相同病例的,予以剔除。
1 监测结果
(一)岚山区人口学特征
2018年全区肿心脑血管记报告登记处共监测人口435424人,男性221252人,女性214172人,性别比为1.03:1。
(二)脑卒中、冠心病发病情况
(1)2018年脑卒中、冠心病发病概况
2018年共报告我区户籍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1790例,发病率411.09 /10万,其中男性994例,发病率为449.26/10万,女性796例,发病率为371.66/10万,男性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2)2018年脑卒中、冠心病发病性别分布
在所有脑卒中报告病例中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最高,为152.72/10万;其次为脑出血,发病率为68.44/10万。男性及女性均以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68.13/10万、136.81/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低,发病率为5.97/10万。
在冠心病报告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最高,为118.73/10万。男性和女性冠心病报告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均高于冠心病猝死。
(3)2018年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年龄分布
从脑卒中事件发病的年龄趋势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发病情况基本一致,脑卒中事件发病率分为三个变化区段,小于50岁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低;50-80岁脑卒中事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37%;80岁以上脑卒中事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更快升高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51%。2018年男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为74.80/10万,女性为66.2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分为三个变化区段,分别是小于40岁的人群,40-80岁人群、80岁以上人群。
2 存在的问题
(一)录入及审核
(1)卡片录入存在错误,应在保存之前检查有无录入错误,以便于卡片查重。
(2)卡片的审核问题,收到卡片后应及时审核,对可疑卡片进行核实,避免逻辑错误发生。
(3)各登记点均存在重卡现象,应定期进行数据查重删除重复卡片。
(二)漏报
由于监测工作开展时间比较短,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在今后工作中,应继续加强督导与质量控制,认真做好漏报调查工作,最大程度防止漏报发生。
(三)随访
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登记处未能按要求开展肿瘤随访工作,心脑血管疾病随访率不高,死亡信息未能及时补充。
3 主要发现和建议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手段,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及高血压患者系统化管理,提高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逐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探索基层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模式。
在今后的健康管理中,将工作重点继续放在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管理中。必须积极开展控制高血压的干预活动,通过宣教,提高居民对自身血压水平的知晓率,对血压异常者要按时测血压,规律服药,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一)危险因素控制
(1)制定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烟草控制、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促进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
(2)组织实施相关政策宣传、倡导、提案、议案和媒体深度报道。
(3)确定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设计并推广宣传资料,组织开展辖区大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4)组织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开发适宜工具和适宜技术,支持健康促进工作开展。
(5)指导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扩大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等的覆盖范围。
(6)对相关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价。
(二)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与管理
(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结合当地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卫生资源投入情况组织确定本地标准。
(2)开发并推广高危人群检出、健康教育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适宜技术。
(3)联合辖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構制定高危人群发现和管理工作方案和相关技术文件,并指导实施。
(4)开展群体水平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5)对各方相关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三)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
(1)联合专病防治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信息标准;制定慢性病早期发现和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编制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和自我管理宣传资料;制定有关工作考核评估标准。
(2)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指导。
(3)组织实施辖区慢性病患者早期发现、规范化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工作的考核评估;对慢性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完成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1] 陈梅仙.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 中外医疗,2010,19:127.
[2] 王俊芝. 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