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别让情境与课堂渐行渐远

2019-10-21陶金琼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9年9期

陶金琼

【摘 要】 小学生都处于直观性、形象性认知的思维中,真实可感的情境资源有助于他们内在思维的运转。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所要教学的内容创设故事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寻找自我、展现自我,提升内在的认知能力。本文提出要利用文本角色,在情境游戏中激发兴趣;渲染故事情境,在诵读儿歌中巩固识字;浸润情节发展,在彼此互动中训练表达。

【关键词】?情境游戏;诵读儿歌;彼此互动;情境氛围

小学生都处于直观性、形象性认知的思维中,真实可感的情境资源有助于他们内在思维的运转。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所要教学的内容创设故事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展现自我,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利用文本角色,在情境游戏中激发兴趣

统编版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极强的文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故事中的角色,通过积极体验的方式来参与游戏,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冲击和浸润下融入游戏的情境之中,将内在的学习兴趣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之中。

比如教学统编版教材《比尾巴》一文时,教师就利用故事中的情节,相机设置了“摸身体”的游戏情境。首先,教师创设故事情境:今天森林动物王国里非常热闹,他们正在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比尾巴,谁愿意到比赛现场担任裁判工作。你们听,动物王国已经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所有的参赛选手都已经入场了。我们也快点打开自己的课本,将所有参赛动物的名字圈画出来吧。其次,利用情境自主识字:这些动物们都有自己的本领,尤其是他们的尾巴都与众不同,你们了解这些动物的尾巴吗?这些尾巴中还有不少生字宝宝呢?我们先来和这些生字宝宝交朋友吧。再次,引导学生以裁判的方式判定结果,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让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展开评价。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仿照性练习说话,其他动物也想来参加这次的比尾巴大赛,邀请一位裁判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尾巴。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利用课文中动物比尾巴的情境贯穿教学的始终,借助于运动会的流程来促进教学环节中的链接与过渡,通过捕捉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评判比赛结果——一系列的实践情况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兴趣,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以最好的状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渲染故事情境,在诵读儿歌中巩固识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識字写字,但生字教学往往非常枯燥,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不仅影响识字的整体教学效益,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为此,教师要能够从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出发,巧妙地利用故事中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让生字词重现,最终提升教学和巩固效益。

比如笔者在教学统编版教材《狐狸分奶酪》一文时,就依托故事内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精心编创了一首儿歌,并将大部分生字都巧妙地融入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大熊和小熊,辛勤捡奶酪,为了分奶酪,中途拌嘴闹;狐狸来帮忙,一半有多少,哥俩意见大,狐狸假装瞧;左右吃几口,奶酪没有了,你说好笑不好笑。”这样的儿歌一方面与文本的内容一脉相承,另一方面节奏韵律感强,适合学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故事内容,也巧妙地融入了故事内容,很好地巩固了识字效益。

其实,利用文本中的情境展开教学的方式很多,教师只要能够做到心中有本、眼中有生,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教学,就一定能够引领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徜徉。

三、浸润情节发展,在彼此互动中训练表达能力

教学统编版诗歌《江南》时,教师就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氛围:荷叶和莲子姐妹俩想要邀请大家参加她们的丰收节,使出了自己的仙法,大家都变成了荷塘里的小鱼了。我们一起跟着课文的文字嬉戏。孩子读着课文中的文字,还模仿鱼儿做出了摇头摆尾的动作,整个身心已经开始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之中。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重点:有那么几条小鱼发现了荷塘里有一些新奇的东西,我们一起跟着去看看,谁是那几条聪明的小鱼。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伙伴们,你们快来吧!这里有一条小船,还有采莲子的小姐姐,我们一起来玩啊;还有停在荷花上的蜻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进行说话的训练和表达,在水中畅游,感受着江南美妙的景色。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一同参与荷叶和莲子姐妹的丰收节,共唱这首汉乐府的古诗。

整个过程中,教师就巧妙地利用古诗文字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以参加荷花和莲子姐妹的丰收节为整体情境,一下子就消除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紧张感、压力感和疲劳感,让整个语文学习演变成为一个轻松而愉悦的探寻之旅,为学生创设了理解文字、交互对话的空间,在情境的感知与浸润下,学生不仅深入感知与理解了,还通过动作、语言和眼神与他人交流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有效地促进了内在意识的运转与提升。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正是引导学生从一个文本阅读的局外人转变成为一个文本情境中的局内人,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内在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情境的冲击下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形成认知上的强烈共鸣。

每一项知识的吸收或者是能力的形成,都不能脱离情境而单独存在。缺少了情境的浸润和支撑,语文教学就容易走向机械灌输、生硬套用的泥潭之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开掘情境资源,为学生语文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陆海燕.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1(31).

[2]李怀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研究[J].教师,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