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现代烟草农业的指导意义

2019-10-21闫凯柏永超王术科杨晓东李文清窦晓英杨霞谭新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

闫凯 柏永超 王术科 杨晓东 李文清 窦晓英 杨霞 谭新伟

摘要 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由于片面追求高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自然的协调性,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其包含的善待自然、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思想智慧,对于当代烟草农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天人合一;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5-094-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5.039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Natural View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Ancient China to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YAN Kai  et al(Shandong Weifang Tobacco Co.,Ltd., Weifang, Shandong  261205)

Abstract In the pas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due to the one-sided pursuit of high yield,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nature was ignored,so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d been caused. The ancient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xpounded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method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s ideological wisdom of treating nature well and making rational use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Key word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被我国思想家认为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出发点,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思想家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见解,但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究不断深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当代社会,随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深入,“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当前中国烟草农业发展仍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1.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

我国古代“天人”思想可以追溯到商朝,据近代出土的商代殷墟卜辞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1],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尊崇。对于商朝的帝王来讲,敬畏自然界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就是尊崇“天命”,更有甚者,将“占卜”作为“尊天命”,作为神的意志的传达,在发动战争、结姻、重大事项之前都要进行占卜,以求窥测天意的凶吉祸福,并祈求上天的保佑。这就是最初的“天人”思想,其停留在人遵从“天”的意志,体现了对“天”的尊崇。

最早产生“天人合一”观念的是西周周武王姬发之弟周公,其提出的“以德配天”的神权政治思想和“明德慎罚”的法律统治观点,表现了人的道德建立在“天”的基础上,要根据“天意”来获取上天的庇佑。同时,周朝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政治理念,也彰显了“天”对于人的重要意义,统治者尊崇天意就是保护了人民,作为统治者就应该“以德配天”来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反映了人的意愿要遵从“天”的意志,更是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关系及重要意义。

1.2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之风盛行[2],对“天”与“人”关系的认识逐渐发生了转变。周内史叔兴认为“吉凶由人”,即人的主观意愿不受到“天意”的制约,表明传统的“以德配天”思想受到了质疑;《左传·昭公十八年》中,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认为人所遵行的法则与天体的运行道路互不影响,否定了占卜对于事物发展的影响[3]。

儒家思想认为,“天”是道德观念和处事原则的根本,人的心中原本就具有道德的本源,“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自然的处事及运转规律。同时,孟子也提出了在道德思想水平上的“人格平等”,这是儒家道德思想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进步因素。《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在遵从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生态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循环往复的目的,也说明了农业生产遵循“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道家思想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应是密切关联、和谐相处的关系[4]。在《道德经》第25章中,老子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即指“天人合一”的“天”,老子认为在构成世界的4个元素中,人是最低等的元素,需要通过“地”、“天”、“道”最终与“自然”相联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2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农业的结合

我国是全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关于农业的记载已经有3 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传统农业曾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且一度出现“重农轻商”的理念。我国古代思想家也将农业发展铸就于“天人合一”思想中,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这是我国在长期农耕文明中逐渐形成的思想产物[5]。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农业思想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生态学,其源于我国古代哲学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努力探究其中的奥秘,不断推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正如《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说,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环境与自然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阴阳相照 ,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出自《庄子·则阳》)循环发展的正常规律。《荀子·天论》中也有“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的描述,阐明了人要科学利用“天时”、“地利”,方能获得丰收,说明了人要顺应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古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出发点,这一思想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与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一个整体,都是由同一个本源所演化的,彼此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虽然从主观方面来讲,人的生存与发展是首位的,但是,在这同时必须要善待大自然中的万物,善待生存环境。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说明了历代帝王都能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能竭泽而渔,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是神的传授,而是我国古代人民在丰富的实践和农业生产中不断论证所得出的,这充分说明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理论层面,而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了我国古代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及进行农耕作业的基本原则。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在尧舜的时期就建立了管理山川河流及动植物的保护机制,设立了相关保护人员,秦代的法律文献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调例及制度[6]。其意在引导人们在进行农耕作业时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之利而对自然环境大肆破坏。

在《论语·学而》中有“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记载,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时的3个基本原则是执政者要遵守信用,做事节约并且爱护人民,进行徭役活动时要考虑农事。其将农耕作业“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提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上; 《孟子·公孙丑上》中也提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其意思是人虽然有智慧,不如跟随事物的发展规律,虽然有锄头等农具,不如根据农事进行农耕作业,体现了孟子对于农耕作业需要结合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思想,要求农耕作业要根据气候及节气进行。

3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烟草农业的指导

3.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烟草品种选择的指导

《荀子·天论》中有“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以息者矣”的记載,荀子在此提出了种植作物时,要因地制宜选择种植作物的种类,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作物,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获得较高产量的思想;随后,其又在《荀子·儒效》篇提出“相高下,视墝肥,序五种”的言论,意为要统筹土壤条件和肥料等因素,不能盲目种植作物。目前,在北方烟区,烟草的主栽品种有NC系列、中烟系列、云烟系列等品种,其对土壤质地、地形、肥料、气候的要求各不相同,荀子的思想恰好对此作出了指导,即不能盲目跟风选择烟草品种,要根据待植烟的烟田、气候等多种因素选择品种,才能实现高质、高产。

3.2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烟草施肥作业的指导

《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其意思是农耕作业要深耕细作,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作业,才能够疏松土壤,及时去除杂草,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及提升产量。荀子对于施肥作业有着独到的见解,《荀子·富国》中有“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和“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的表述,前者阐述了荀子基于肥料与农作物丰收的逻辑关系,认为要使人民富裕,就要想办法让作物丰收,而作物丰产要遵循以土壤肥沃为基础的自然规律,后者提出了施肥作业的方式,即种植作物前要除去草根,做好肥料发酵、施肥等工作,为作物生长奠定基础。这一思想对烟草的均衡生长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烟草的生长周期较短,对养分的需求比较严格,若施肥过少,易造成烟叶内含物质合成不足,影响烟叶产量及质量;若施肥过多,则造成烟叶贪青晚熟,增加了调制操作的难度,极易出现产量高、产值低的现象。因此,遵循自然界适量施肥的原则,是提升烟叶产量及质量的重要基础。

3.3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烟草病虫害防治的指导

我国古代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积极采取了预防措施。孔子修订的《春秋》记载的“秋,九月,‘螟”,据考证是我国最早的螟虫成灾的记录[7]。古代尚无当今发达的化工技术,古人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及不断探索总结后,根据自然界发展规律,采取了一定措施对农作物虫害进行防控。在先秦时期,据《周礼》记载,有“嘉草熏之”、“莽草熏之”的防虫方法,即用烟熏的方法防治虫害,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啃食;西汉的《泛胜之书》有“麦一把,艾一把,藏于瓦器、石器中,适时播种收可倍”的记载,利用艾草的杀菌作用,对种子进行消毒,大大提高了播种出苗率,对于现在烟草包衣种子的推广、播种前落实消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绿色、生态地利用生物多样性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理念日渐受到重视,但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对于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北宋《梦溪笔谈》中有“虫治虫”而取得农业丰收的记载:“宋元丰中,青州生虸蚄虫,正为害秋田,忽蔽地生一虫,其喙有钳,以钳搏虸蚄为两段,旬日虸蚄尽,岁得大稔”,据后期考究,“其喙有钳”的虫是虸蚄虫的天敌步行虫[8],为当前烟草农业防治蚜虫的烟蚜茧蜂、防治烟青虫的蠋蝽、防治白粉虱的丽蚜小蜂提供了借鉴意义。

郭文韬认为,最早记录天敌治蝗的是距今1 4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南史·列传42》记载了南朝梁的鸟类捕食蝗虫的现象:“田,将秋遇蝗,……忽有千群飞鸟而至,瞬息食虫尽而去”[9]。宋代《渊海类函》有记录提倡保护青蛙的记载 “蛙能食虫,必应禁捕”。这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发现了害虫的天敌,以保护害虫天敌的方式来强化田间虫害防治效果。

对于病害防治,《齐民要术》中提出了“种麻得良田,不用故墟,故墟亦良,有点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的指导意见[10],还提出了连作易产生“点叶”、“夭折”等病害的观点,即使连作的土地肥力等因素良好,但其有易發生病害的隐患,要用轮作的方式来解决,其对当今农业的科学轮作、合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泛胜之书》中还提及了选用优良品种的指导思想,“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说明了在西汉时期,古人就认识到留取优良品种对于下一代作物的重要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不同种类的烤烟杂交、选育良种等技术,将留取优良品种这一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提高了烟叶的产量及质量。

在我国古代病虫害防治思想中,处处彰显了当今所追求的“有机农业”种植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植物保护理念作为病虫害防治的出发点,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高质,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有借鉴意义。反观目前的以农药治理病虫害的做法,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许多害虫的天敌也不能幸免,如果目标害虫再次从别的地方迁徙或孵化虫卵,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又会大量繁殖,需要更多的农药进行防治,造成恶性循环。因此,遵循自然界的生物规律,保护烟田内的生态平衡,充分利用自然界食物链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广绿色防控害虫的重要措施。

4 结语

当今,在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掠夺之后,人类意识到资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进行深刻反思之后,认识到以“天人合一”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生活、生产的必要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发展需要在满足当前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存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的资源保障。

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实施烟草农耕作业,是实现烟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生态保护的基本点出发,选育优良品种,推广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提高作物本身抗性、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实施病虫害防治;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方式均衡烟草营养,在增加烟草产量的基础上,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而造成烟草高产低质;遵循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律进行品种选育,杜绝转基因隐患,实现烟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当今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其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积极发挥生态链作用等思想,是现代烟草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

参考文献

[1] 吴哲楣.十三经[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

[2] 徐杰舜.汉民族历史和文化新探[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

[3] 张世英.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J].求是,2007(7):34-37,62.

[4] 关四平.论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24-29.

[5] 邢有男.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智慧及其意义[J].学术交流,2015(5):27-31.

[6] 方克立.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J]. 社会科学战线,2003(4):207-217.

[7] 周尧.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8] 周尧.中国昆虫学史[M].杨凌:昆虫分类学报社,1980.

[9] 郭文韬.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0] 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第二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李杨

作者简介 闫凯(1989-),男,山东诸城人,助理农艺师,从事烟叶生产管理工作。*通讯作者,柏永超(1989-),男,安徽宿州人,助理农艺师,从事烟叶生产管理。

收稿日期 2019-04-02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