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安康市暴雨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2019-10-21占世林李静睿田光普
占世林 李静睿 田光普
摘要 利用安康市1989—2018年逐月暴雨、大暴雨日数和降水量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3年滑动平均法对安康市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暴雨防御措施,以期为暴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暴雨;特征;防御措施;安康市
中图分类号:P42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5-09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5.037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Rainstorm in Ankang City in Recent 30 Years
ZHAN Shi-lin et al(Ank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Ankang, Shaanxi 72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nthly rainstorm,rainstorm days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89 to 2018 in Ankang City,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storm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near regression and three-year moving average. Several measures for rainstorm prevention were give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instorm weather forecast,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Key words Rainstorm;Characteristics;Defense measures;Ankang City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安康市南依大巴山,北靠秦岭,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该地经常会有洪涝灾害出现,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洪涝灾害的强度和出现频率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研究安康市暴雨特征,对于全面了解旱涝变化规律和南北水调中线工程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安康市气象局1989—2018年逐月暴雨、大暴雨日数和降水量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3年滑动平均法对安康市暴雨特征进行分析。以20:00为日界,将24 h降雨量达到50~99.9 mm的降雨称之为暴雨,24 h降雨量达到100.0~199.0 mm的降雨称之为大暴雨。季节划分采用常规的划分标准: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到次年2月。
2 安康市暴雨特征
2.1 暴雨日数年际变化特征
1989—2018年安康市年暴雨日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图1),其气候倾向率为0.204 d/10年,增加趋势不太明显。近30年安康市共出现暴雨日数633 d,平均每年的暴雨日数为21.1 d,几乎每年都有可能出现暴雨天气。其中年暴雨日数的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高达51 d,最小值出现在2001年,只有8 d,年最大暴雨日数将近是最小暴雨日数的7倍,说明暴雨日数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结合3年滑动平均曲线图,可以将安康市暴雨日数划分为3个阶段:1989—2011年安康市暴雨日数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这段时间暴雨日數的平均值为21.8 d,比近30年暴雨日数的平均值高出0.7 d;2011—2014年安康市暴雨日数则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从2011年的51 d下降到2014年的12 d,共减少了36 d,减少幅度较大;2014年后安康市暴雨日数则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结合平均值曲线,安康市有19年的暴雨日数在平均值曲线以上,占63.3%,剩余11年的暴雨日数在平均值曲线以下,占36.7%。
近30年安康市的大暴雨日数共35 d,占全部暴雨日数的5.5%,平均每年出现的大暴雨日数为0.06 d,大暴雨天气出现概率较低。安康市年大暴雨日数的最大值为4 d,分别出现在1998、2010年;有13年没有大暴雨天气出现,占43.3%,也就是近30年中出现大暴雨天气的年份占56.7%。
2.2 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1989—2018年安康市暴雨日数呈现出逐年代增加的趋势(图2),1989—1990年安康市的暴雨日数共出现36 d,平均每年的暴雨日数为18 d;1991—2000年安康市暴雨日数共195 d,平均每年的暴雨日数为19.5 d,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5 d,而比平均值则减少了1.6 d,这10年间共有4年的暴雨日数(1995、1996、1999和2000年)在平均值以上,占40%。2001—2010年安康市共出现暴雨日数220 d,平均每年的暴雨日数为22 d,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2.5 d,而比平均值则减少了0.9 d,这10年间超过平均值的暴雨日数有5年,分别是2003、2005、2007、2009和2010年,占50%。2011—2018年安康市的暴雨日数共228 d,平均每年的暴雨日数为22.8 d,比2001—2010年的平均暴雨日数超出0.8 d,比近30年的平均值则高出1.7 d,近9年间安康市暴雨日数超出平均值的年份共有3年(2011、2012和2017年),占33.3%。由此不难看出,近30年安康市暴雨日数呈现出逐年代增加的趋势,只是不同年代暴雨日数的增加趋势不尽相同。
2.3 暴雨日数的月、季变化特征
安康市暴雨和大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5—9月(图3),这段时间的暴雨和大暴雨总日数分别为595、34 d,分别占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94.0%、97.1%。其中年內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6—9月,这段时间的暴雨日数共550 d,占总暴雨日数的86.9%;以7月暴雨天气出现最多,共出现196 d,占31.0%,其次是8月,共出现130 d,占20.5%。大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6—8月,这段时间的大暴雨日数为32 d,占91.4%,其中以7月出现大暴雨天气的频率最高,为37.1%。除了冬季外,安康市其余3季均有可能出现暴雨天气,其中春季暴雨日数共50 d,占7.9%,夏季暴雨日数共441 d,占69.7%,秋季暴雨日数共142 d,占22.4%。安康市的大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其中夏季暴雨日数为32 d,占91.4%,秋季暴雨日数共3 d,占8.6%。
2.4 暴雨量
1989—2018年安康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93.4 mm,平均暴雨降水量为143.0 mm,暴雨降水量将近是年降水量的16.0%,说明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为16.0%。结合安康市逐年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图(图4),近30年中有5年的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还不足10%,分别是2001、2006、2008、2014和2015年,占16.7%;安康市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贡献最大的是2011年,贡献率为28.3%,其次是2007年,暴雨贡献率为22.7%。近30年安康市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在7.67%~28.3%,但是大部分年份的贡献率均在10%以上,占83.3%。
2.5 暴雨空间分布
安康市暴雨日数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宁陕县是暴雨中心,近30年年均暴雨日数高达5.6 d;其次是紫阳县,年均暴雨日数3.5 d;旬阳县地处安康市东部地区,年均暴雨日数最少,只有0.9 d。但从年降水量和暴雨量来看,紫阳县又是多雨中心。总体来看,地处秦岭中段南坡的宁陕县,以及地处安康市南部、巴山北麓的紫阳县、镇坪县,因地形等原因暴雨天气频繁出现。
3 暴雨防御措施
(1)安康市气象局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设备,不断增强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使得安康市暴雨天气出现频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气象部门应在每年的5—9月做好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防范,提前向社会大众发布动态监测报告和逐日滚动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以降低暴雨天气造成的损失。
(2)对现代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高精度遥感、通信技术以及专群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进行充分利用,不断增强其对暴雨洪涝的精细化预警预报水平,尽快建立起从致灾因子监测到灾情监测和一体化传播的暴雨洪涝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构建和规划市、区、街道、社区的气象灾害发送渠道,将基层社区、村委会在暴雨洪涝预警、灾情统计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确保社会公众可以第一时间接收灾害信息。
(3)进一步提升暴雨洪涝应急救助响应能力建设。对暴雨洪涝灾害灾情的统计上报制度进行规范;对基层救灾队伍和应急装备加强建设。
(4)暴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其在出现的过程中难以规避。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暴雨防御逐渐成熟。安康市气象部门应积极开展暴雨防灾减灾教育和普及,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暴雨洪涝易发区做好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暴雨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降低暴雨天气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夏兴生,宋芙蓉,李月臣.滨州市暴雨气候特征及洪涝灾害特点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0):1074-1078,1113.
[2] 赵春芳.阳谷县暴雨灾害及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5,5(4):30-31.
责任编辑:郑丹丹
作者简介 占世林(1984-),男,陕西安康人,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