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痘的诊断与防治
2019-10-21周维忠
摘要 对猪痘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综合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与猪水疱病、湿疹、猪丹毒、猪水疱性疹、水泡性口炎、葡萄球菌病及口蹄疫进行了类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关键词 猪痘;综合诊断;类症鉴别;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5-026-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5.01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wine Pox
ZHOU Wei-zhong(Hangbu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Shucheng County, Shucheng, Anhui 231323)
Abstract The etiology,epidemiology,clinical symptoms,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methods of Swine pox were summarized,and compared with Swine vesicular disease,Eczema,Swine erysipelas,Vesicular exanthema,Staphylococcosis and FMD. Finally,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wine pox;Comprehensive diagnosis;Analogous symptomatic differenti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猪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和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偶尔见于黏膜发生特殊的红斑、丘疹、脓疱和结痂为特征。1848年Spinola首次报道了该病在欧洲的发生,1929年McNutt等报道猪痘在北美也有发生,目前该病已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当猪舍卫生条件差,猪只营养状况不良的情况下,该病发病率则会很高。由于该病死亡率不高,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导致该病的流行。基于此,病理变化笔者主要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方面对猪痘进行了阐述,并与猪水疱病、湿疹、猪丹毒、猪水疱性疹、水疱性口炎、葡萄球菌病及口蹄疫进行了类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猪痘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1 病原
临床表现的猪痘是由2种不同病毒引起的,即猪痘病毒 (Swine pox virus)和痘苗病毒 (Vaccinia virus) [1]。自从人类消灭了天花以及停止使用痘苗免疫后,由痘苗感染引起的猪痘已很少见,猪痘病毒是目前发生猪痘的主要病原。猪痘病毒对直射阳光、紫外线、高温、碱和消毒液均敏感。其对干燥有抵抗力,在干燥的痂皮中病毒科存活几个月,在正常条件下的土壤中则可存活几周。对常用的消毒药均敏感,1%~3%的火碱、3%的石碳酸、0.5%的福尔马林、3%的硫酸或盐酸、0.01%的碘溶液以及70%的消毒酒精均可在数分钟内杀灭该病毒[2]。
1.1 相同处
猪痘病毒和痘苗病毒均属于痘病毒科 (Poxviridas),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2]的单分子的双股DNA病毒。病毒粒子为砖形或卵圆形,大小为200~390 nm×100~260 nm,有囊膜。病毒通常感染上皮细胞造成丘疹水及脓。感染细胞后可在细胞胞浆内形成5~30 μm的嗜碱性或嗜酸性的包涵体,包涵体内有原生小体,即病毒抗原。
1.2 不同处
猪痘病毒的宿主范围较痘苗病毒窄,与痘苗病毒没有交叉中和作用,不能在鸡胚中传代。此外,猪痘病毒在小鼠、豚鼠等试验动物以及牛、羊体内均不能增殖,兔经皮内注射可形成丘疹但不能连续传代,这是其与痘苗病毒的另一个不同之处。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猪痘病毒只能使猪发病,其他动物不发病,其中以4~6周龄的哺乳仔猪多见,成年后具有抵抗力。而痘苗病毒引起的猪痘可感染各年龄阶段的猪。
2.2 传染源
患病猪和病愈带毒猪均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随病猪的水疱液、脓汁和痂皮污染周围环境,病猪的唾液、眼分泌物、皮肤和黏膜的痘疹、痂皮中均含有病毒。
2.3 传播途径
猪痘病毒一般不能由病猪直接传染,主要是通过猪血虱、蚊、蝇等体外寄生虫间接传播,潜伏期5 d 左右。痘苗病毒则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途径感染猪群,从而引起该病的流行。
2.4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病,常发生于1~3月龄仔猪(体重10~45 kg),成年猪很少见,潜伏期5 d左右。多散发或地方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春秋阴雨寒冷季节。猪舍潮湿污秽,营养状况不良时,可能造成流行,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发病率较高,同群可达100%,但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5%,多数是由并发症导致。
3 临床症状
豬痘是典型的痘疹病,多发于幼猪、育肥猪,潜伏期5~7 d,临床上分为斑点期(充血)、丘疹期(红疹)、水疱期(出水)、脓疱期(流脓)和结痂期。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3~41.8℃,精神萎靡,鼻黏膜和眼结膜潮红、肿胀并有黏液性分泌物渗出。典型症状是下腹部和四肢内侧、鼻镜、眼皮、皮肤皱褶等无毛或少毛部位出现痘疹,严重时也可见于背部或身体两侧。痘疹开始时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呈半球状表面平整,直径可达8 mm左右,不久转变为水疱,内有透明的渗出液,有的病例见不到水疱阶段直接转为脓疱,脓疱中间凹陷,局部贫血呈黄色,周围组织膨胀,病猪时常摩擦引起疱疹破裂、结痂,脓疱结痂后呈棕黄色痂块,最后脱落为无色小白斑并痊愈。若在口、咽、气管、支气管等处若发生痘疹时,常引发败血症而最终引起死亡。另外,该病还会观察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且容易触摸到,发展到脓疱期结束时,淋巴结则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患猪表现为奇痒难耐、摩擦墙壁、围栏。该病多为良性经过,病程10~50 d不等,病死率不高,但如果管理不善,治疗不及时,而引起继发感染,则会引起病猪死亡,尤以幼龄猪为重,死亡率可达20%。
4 病理剖检
猪痘主要发生于鼻镜、鼻孔、唇、齿龈、颊部、乳头、齿板、腹下、腹侧和四肢内侧的皮肤等处,也可发生在背部皮肤,死亡猪的咽、口腔、胃和气管常发生疱疹[3]。该病主要引起体表皮肤损伤,发病初期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上皮增生形成丘疹。病灶随着初期的充血和淋巴肿胀以及上皮增生而形成丘疹,增生的组织深入内层,坏死上皮层最后发展成为光滑的棕黄色痂块,痂块的形成和上皮的再生相当迅速[4]。
5 诊断
5.1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该病不难作出判断。该病可见皮肤痘疹,病情严重的或有并发病的可在气管、肺、肠管处发现痘疹。取病变部位痂皮镜检无疥癣虫,取死亡的小猪解剖时,可见在咽头处及胃部有疱疹,还有较明显的胃肠炎病变,取病变部镜检可见棘细胞肿胀或溶解,胞核染色质溶解可见核空泡,综合这几点即可确诊。若要区别出何种痘症,可进行家兔接种实验,接种部位出现痘症的是痘苗病毒,接种部位无变化的则是猪痘病毒[5]。
5.2 类症鉴别
猪痘诊断时应与水疱病、湿疹、猪丹毒、猪水疱性疹、水疱性口炎、葡萄球菌病及口蹄疫相区别。
5.2.1 猪水疱病 以猪密集、调动频繁的猪舍传播较快,水疱多发生在蹄部及口、鼻,猪水疱病免疫血清能保护。
5.2.2 湿疹 无传染性,体温升高,丘疹中央无脐状凹陷,有奇痒。
5.2.3 猪丹毒 急性的呈败血经过,全身弥漫性充血(形成大红袍状),亚急性、慢性患猪全身出现大小不同的方形或菱形充血性紫斑,突出于皮肤,指压退色,少数患猪背部连片结痂。
5.2.4 猪水疱性疹 多因采食未经煮沸的食物泔水、下脚料而发病,水疱多发生在鼻镜、舌、蹄部,躯干不出现丘疹和水疱。
5.2.5 猪水疱性口炎 水疱多发生在鼻端、口及蹄部,躯干不发生。
5.2.6 猪口蹄疫 春、秋、冬寒冷季节多发,传播迅速,水疱发生在唇、齿龈、口、乳房及蹄部,躯干不发生,口蹄疫免疫血清能保护。
5.2.7 猪葡萄球菌病 多由创伤感染,水疱破裂后水疱液呈棕黄色,如香油样。病猪呼吸急促,呻吟,大量流涎、拉稀。取痂下渗出物肉汤培养呈混浊状。取培养菌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6]。
6 預防与治疗措施
目前尚无针对猪痘的免疫疫苗。由于该病的发生与猪的营养状况及潮湿污秽的猪场环境密切相关,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及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并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该病的传播。
6.1 预防
(1)对新猪的来源地做详细地了解,并在新猪入场前检查其皮肤上是否有痘疹病变,发现病猪要立即隔离。
(2)病猪的痂皮等污物要堆置发酵;被污染的猪圈、用具要立即清扫干净,并用3%的石碳酸、来苏尔、2%的火碱溶液等,或市售消毒液,如高迪、奥威等,进行彻底喷洒消毒。
(3)对病猪要加强饲养管理,喂给营养丰富的饲料,为防止继发感染,用喘痢嘉拌料,供猪自由采食,连用5~7 d,并做好除虱、灭蚊、灭蝇等工作。
6.2 治疗
(1)用普通消毒液如15%高锰酸钾液清洗病灶部位,待清洗干净干燥后,再用螨净和双甲咪配成适宜的水溶液交叉涂擦病灶部位,每天早晚各 1 次,3~5 d 均可痊愈;大群猪可采用瘟必嘉+猪痘散拌料[7];出现体温升高的患猪,可采用磺胺类或抗菌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安乃近或安痛定等),控制细菌性并发症。
(2)用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注射,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黄芩、黄柏等拌料饲喂,溃烂处用紫药水、红霉素软膏涂布。同时用抗生素如氟苯尼考、环丙杀星等肌肉注射以防止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
[1] 陆承平. 兽医微生物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67.
[2] 宣长和. 猪病学[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8.
[3] 王凤云,谢升.猪痘病的临床诊断及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60.
[4] 马龙. 猪痘的诊治[J].云南畜牧兽医,2005(4):38.
[5] 王群. 猪痘病、水疱病、口蹄疫的鉴别和诊断[J]. 湖北畜牧兽医,2006(6):39.
[6] 王占卓,孙书国,王艳红,等. 猪痘的鉴别诊断及防治[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12):83-84.
[7] 王继军,陈良润,董文,等. 猪痘的诊治[J]. 农村科技,2008(11):56.
责任编辑:刘赟
作者简介 周维忠(1970-),男,安徽舒城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推广和动物检疫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