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策略探析

2019-10-21雷小豹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口蹄疫防治诊断

雷小豹

摘 要:猪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疫病,在猪牛羊等家畜中进行传播,人类也会受到感染。一旦出现口蹄疫,疾病便会呈现大规模扩散的现象,严重威胁到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健康安全。口蹄疫疾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口舌蹄等会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会流血溃烂。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猪口蹄疫的诊断,包括了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并提出了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口蹄疫;诊断;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也在不断提高,流入人们餐桌上的食品也更加注重其质量和安全性,因此,针对猪的口蹄疫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和分析,确保生猪的健康安全,以免对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降低猪的口蹄疫发病概率,应当做好各方面的预防措施,控制病毒的滋生和传播。由于该疾病对人畜造成严重的危害,国家将口蹄疫列为一类传染病、动物检疫对象,被国际兽医组织列为法定传染病和检疫对象。

1.口蹄疫的概述

1.1口蹄疫的病原特点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口蹄疫病毒,由于交通发达,动物的流动性较大,出现了多种类型。口蹄疫的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口蹄疫病毒所传染的饲料、草料,土壤环境等都会保持传染性长达数周至数月。口蹄疫病毒对酸碱比较敏感,2%的氢氧化钠溶液、阳光和高温可以杀灭该病毒。

1.2口蹄疫的抵抗力

口蹄疫病毒对酒精等消毒剂的抵抗力比较强,但是对碱类的消毒剂比较敏感,例如2%的氢氧化钠溶液,30%的草木灰和40%的碳酸钠等。该病毒可以在低温下长期保存。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有抵抗力,不耐酸。盐水具有保护该病毒的作用,感染组织若是长期保存在液体中并不会丧失毒性。紫外线可以杀死带病毒,但是依旧保持病毒的抗原性和吸附细胞的能力。

1.3口蹄疫的传播途径

口蹄疫病毒主要存在于水泡和淋巴液中,当猪体被口蹄疫病毒感染后,猪体的粪便尿液、眼泪,乳汁唾液等都带有该病毒,即使痊愈,也会长时间内带有该病毒,病毒是主要的感染源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进行传播。空气也是一大传播媒介,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猪病的传染方向和发生时的风雨方向有着很大的关系,通过空气的传播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跳跃式传播。该病的传播因素比较多,一时间内难以进行根除并且具有周期性时隔一两年或两三年便可传播一次,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是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猪口蹄疫的诊断

猪的口蹄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猪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传染率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猪的口蹄疫并没有明确的发病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此病毒,一般会出现在温度较低的时间段。

2.1临床表现

猪的口蹄疫临床表现为,猪的精神抑郁不振,在猪的蹄部会有红肿现象,按压红肿部位会有痛感,随后会出现水泡,刚开始的水泡,只有米粒大小,随后会发展为黄豆大小,两三天之后水泡会破裂,水泡里的成分以白色和黄色液体为主,破裂后会流血,形成糜烂溃烂的现象。如果没有受到感染,一周内猪就会恢复身体健康;但若是受到感染或者感染严重,猪的蹄部会出现无法抬起的情况,若是处于哺乳期的猪崽患上口蹄疫,很容易感染心肌炎或肠炎等疾病,病发死亡。在患有口蹄疫的猪群体中,猪仔的死亡率最高。

2.2病理变化

猪发生口蹄疫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猪仔的咽喉、支气管和胃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通过对猪仔进行解剖检查可以发现,在死亡之后,猪病体出现了明显的心包膜出血现象,在心肌切面上会出现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点。小肠和大肠黏膜会出现出血的情况。

2.3实验室诊断

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只是对猪口蹄疫的初步诊断,还需要将猪体的水泡内的溶液等,带入实验室进行检测,进行下一步的诊断。需要用棉签沾取水泡液,放入保存液中保存,随后送检。一般会采用PCR病原学检测试验等来进行诊断,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样品进行快速的诊断。

3.猪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3.1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

加强消毒工作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调查显示阿克苏市大部分的养猪场,对猪生活的环境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普遍存在猪群生长环境脏乱等情况,导致猪群传染病并发率极高。因此开展消毒工作,抑制病原体的产生,做好生物安全来解决传染病。首先要对养猪的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制定消毒计划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一般会采用喷雾消毒法,对生活区和生产区进行严格消毒,要注重保持猪生活环境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细菌病菌等的滋生。在消毒过程中,还需要更换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和胶鞋。其次需要对进入养猪场的所有物件进行消毒,无论是车辆还是人员,在彻底消毒后才可进入厂区。最后还需要对养猪场场内的物品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清洁,避免产生的垃圾中会滋生细菌。

3.2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免疫工作定期对猪体进行免疫接种,是现阶段最为有效的防止疫病的方法,通过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猪体的免疫能力,增加猪自身的抵抗力。因此要做好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从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也保障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要确保疫苗的温度和猪蹄的体温相接近,选择注射部位为耳后肌肉。免疫接种工作需要每年对母猪进行3~5次,而公猪每年需要进行1~2次。猪仔在断奶后一个月也需要进行免疫接种,来提高幼猪仔对病毒的抵抗力。一旦发生疫情,就需要对周围的所有猪蹄进行疫苗的接种,能够有效的控制疫情的发生。

3.3做好防治措施

目前来说对于猪口蹄疫疾病并没有良好的治疗方式只能通过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减轻疾病的症状,但是并不能完全的阻止疫情的蔓延和传播,这就要求养殖户需要做好口蹄疫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在猪群中出现了病猪,并将病猪隔离,并对该猪群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消毒工作,避免健康猪群被口蹄疫病菌所感染。同时要做好质检工作,对于新引进的猪种,首先要调查清楚它的来源,做好安全检查;其次要将新的猪种和原厂猪进行隔离,隔离三周以上,若无异样发生则可进行混养。要加大对疫区的把控力度,疫区的所有物品都不能流入到猪场内,内部的饲料应当快速销毁,对疫区加强消毒工作,来控制病毒的蔓延和传播。此外还需要对疫区附近的猪体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此外在处理病死猪和患病猪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口蹄疫病菌所感染。

4.结语

通过对猪口蹄疫的诊断分析,了解到了该病毒的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该疾病并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法,只有从养殖户入手,加大对养殖户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其意识到防疫工作和环境的重要性,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对猪生活环境的消毒清洁工作,制定清洁消毒计划,严格执行计划,能够从根本上做好防疫工作将病毒扼杀在摇篮里。并使养殖户掌握一定的应急处理方式,一旦发现病猪,便立即上报,并将病猪和健康猪群进行隔离,并做好对健康猪的检查工作,避免疫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于进江.猪口蹄疫的防治策略[J].数码设计(下),2019,(9):219.

[2]郝美荣.猪口蹄疫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9):146.

[3]陈可新.猪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疫工作要点[J].中国动物保健,2019,21(8):28-29.

猜你喜欢

口蹄疫防治诊断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口蹄疫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