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点思考

2019-10-21余艾玲刘岩吴文韬胡美玲

锦绣·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乡村振兴大学生

余艾玲 刘岩 吴文韬 胡美玲

摘 要:中国乡村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意义重大。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找出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提出解决办法和思考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览和观察求访,发现乡村居民普遍缺乏文化水平不高,基础理论知识架构不完善,缺乏及时的信息传递机制。本文提出将在校大学生和乡村进行资源相关资源对接,从而达到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乡村振兴;信息不对称;大学生

当下乡村发展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乡村信息传递机制存在问题,乡村居民的文化普及教育实施进展缓慢。广大乡村居民在技术和理论等诸多方面取得长足高效的进步是此次研究思考的重点。最终,将拥有基础理论知识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及渠道与各个乡村有针对性的联系和交流成为本次研究的突破点。

一、政策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每年发放的第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深究“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最重要的地方还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与办法。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本。中央为此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二、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发展缓慢,面临诸多挑战。为保证本次研究所获取的资料真实可靠,笔者搜集大量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的最新文献和统计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一)乡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务农人口整体素质偏低

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较好,但仍与城市经济存在较大差距。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乡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大量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辍学务工,乡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留在乡村的老幼群体仍采用原始的农业生产方法,产量难以提高,缺乏理论知識引导。

(二)乡村干部队伍分布不合理,整体年龄偏大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有22.1万名,覆盖全国1/3以上的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3.3万名,占15%;女性12.2万名,占55.3%。然而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难以融入村民群体,与其他基层干部缺乏沟通等问题。除去大学生村官的乡村干部队伍大多年龄集中在中老年段,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较长、程度较低,对于上级政府下发的相关政策的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乡村公共设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笔者通过向农村居民进行电话调查,了解到一些乡村公共设施如乡村书屋利用程度低。原因在于缺乏专门的坐班管理人员,书屋长期处于锁闭状态。虽然告示栏贴有借书联系电话,但大部分村民觉得拨打电话较为麻烦,放弃借阅。且乡村居民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在缺乏频繁宣传和充分引导的情况下积极性不高。同时,劳动力流失严重、乡村文化活动匮乏等问题因素也影响着乡村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基础设施无法达到其被建设的目的。

三、针对现状提出方案构想--大学生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公共设施建设虽然部分地方存在不足,但总体较为完备。然而农业技术人才少,乡村干部老龄化严重,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成为前进阻力。要清除这些障碍,首要的是知识和技能输入。政府相关报告也多次提及教育和人才振兴的重要性。要为乡村人才振兴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和稳定,确保乡村整体技能素质的提高,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仅仅依靠内生动力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具有完备专业知识的在校大学生就可以填补这个缺口,利用假期为乡村服务。同时,在校大学生虽然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却缺乏相关的实践经历。服务农村不仅可以夯实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投身农村发展的意识。

不同的乡村缺乏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差异性,不能灌输式的输入。并且大学生对乡村的了解和乡村的实际情况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大部分大学生队伍下乡都是通过主动联系地方政府,而没有做到双向沟通,各取所需。为了促使信息交流及时对称,笔者认为可以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实现地方政府与大学生团队的双向沟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农村建设当中。一方面,各个乡村可以将自身所缺乏或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传至平台以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平台可以联合各个高校,通过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三下乡等身份或途径让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对接乡村。大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农民学到理论知识,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具体来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从而形成全面且多样化的知识库。例如,农学专业的同学可以带去种植知识和相关政策的正确解读,法学专业的同学可以带去普法知识宣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可以带去有关互联网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知识。如此一来,不但乡村居民不但学到了系统化知识,而且也使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有效开发和使用。

在促使大学生参加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使其更有参与感和收获感的同时,向乡村输入其真正缺乏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效抓住发展痛点。乡村群众也因此能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国家对三农问题和乡村建设的扶持政策,同时经过各类知识的普及也能使其在各种问题的应对上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四、结语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塑造去成就。但有了大学生队伍来不断注入各类知识和新鲜思考,引发乡村群众与大学生内外联动,相信乡村振兴的前行道路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J].四川党的建设,2019:7.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J].新华月报,2011(10):124-124.

[3]农普办.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余艾玲(1999—),女,汉族,四川省阆中市,本科,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学。

刘岩(1998—),女,汉族,四川省中江县,本科,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学。

吴文韬(1999—),男,汉族,四川省仁寿县,本科,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学。

胡美玲(1997—),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乡村振兴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