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模式创新研究
2019-10-21魏晓君
摘 要:商业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其业务重点为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我国商业银行数目众多,且相当一部分资本雄厚,受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拥有理想的发展和盈利条件。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局面,也要求商业银行谋求创新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模式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模式;创新研究
引言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既是必要的,也具有理想的可行空间。因互联网金融时代资金融通渠道多样,商业银行面临客户分流、经营模式滞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发展瓶颈。在此背景下,其创新发展策略可着眼于扩展服务范围、更新经营模式、加强产品设计三个方面,多元提升自身经营水平。
1、互联网金融相关概述
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互联网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其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拓展金融服务项目,凭借强势的互联网技术发展移动端支付、理财等服务;还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发展线上线下服务,打破传统服务的约束,更好的服务于百姓。作为近几年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新兴之物,互联网金融发展如此迅猛是因为其具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特征,但同时也具有风险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可以省下商业银行实体营业网点的建设成本和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人员的成本,客户只需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客户端即可完成在线转账、支付和理财;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客户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的在网上平台办理所需。这些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由于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而发展起来的金融服务,互联网上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它具有风险难以控制的劣势。如今网络信息虚假、违法借贷和信用违约等问题层出不穷,加之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条例跟不上互联网金融自身的发展,这些都增大了其风险性。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
2.1金融产品创新
(1)贷款业务产品创新。当前,我国正在大力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因此,商业银行在这种形势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不断创新贷款项目,积极改变贷款方式,积极增加金融产品的创新组合,有效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种类。此外,部分商业银行结合地域特色,有效运用产业政策,不断推出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如,创建“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涉入农业产业链,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同时,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便利完善的融资服务,商业银行一方面在个人贷款业务方面大力推出金融新产品,积极拓展贷款对象的范围,满足消费者的各项资金需求。如,目前个人消费贷款的产品主要有汽车消费贷款、旅游消费贷款、学生助学贷款以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个人创业与投资方面不断创新贷款种类,且个人信贷业务已经进入生产领域,不再局限于消费领域,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2金融服务手段创新
(1)电子化交易服务创新。由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高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逐步重视利用电话与互联网开展业务。显然,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单一传统柜台进行服务的方式已被打破,进而不断推出了很多功能集于一體的电子交易系统。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方式。同时,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通过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机等多种渠道,积极构建电子银行网络,大力开展电子银行经营业务,能够有效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地各种金融服务,如金融信息查询、支付结算和金融投资交易等。
2.3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所有中间业务的营销和拓展都有自己的一个体系,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之间是分离的,不能发挥出整体作用。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无法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都有难度,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部门间的冲突。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在大局上的管理经验比较欠缺,管理体制也没有兼顾方方面面,银行内部的控制体系也还需进一步的完善。还有,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虽然都是以股份制为主,但改革并不彻底,行政管理的力度还是很大,管理层也比较冗杂,经营决策效率不高,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做出反应,不利于中间业务的持续发展。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模式创新对策
3.1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支付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身的未来。对于支付业务来说,当下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给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是什么使这些第三方支付能有如此惊人的速度后来居上?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费用,二是便捷程度。商业银行在进行资金支付时主要是通过POS机来完成,然后向使用POS机的商户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就抬高了价格,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省去了这些手续费;在过去仅仅通过POS机来算账时,人们都得随身带上银行卡,这就造成了一定的麻烦,第三方支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进行快速支付。
3.2重视科技投入,加深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在互联网浪潮下,科学技术的投入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因为中间业务的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应重视科技投入,持续建设计算机为主导的金融基础设施,引进更先进的业务设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各种业务软件,关注系统平台的升级,这样才能对银行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有所裨益。另外,商业银行应该加深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资源的集合和经验的累积,扬长避短。例如,网络支付和电子业务是互联网企业擅长的方面,有大量水面下的客户资源,而人们的信任让商业银行有了稳定和安全的优势。互联网中间业务的发展,意味着中间业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有了立足的根本。
3.3构建量化分析的人才管理方式,强化人力资源量化管理
将大数据思维和技术融入现有人力资源薪酬、培训、劳动关系管理、干部管理等业务模块。充分利用数据量化分析技术,减少现有人力事务性工作,在大数据支持下,进一步为管理决策基础数据做深薪酬统计分析;培训工作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精确分析员工个性化培训需求,做好学习能力分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内容;根据员工的履职信息、能力分析,围绕员工及岗位的主要特征来汇总分析干部成长轨迹、精确画像,建立骨干人才原始档案、成长数据的大数据库,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科学分析。
3.4加强动态风险管控
在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将主要面临三类风险:传统经营中长期存在的风险;进行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混业经营趋势下面临的风险。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的监管;与此同时,致力于对内外部数据信息的集中整合,并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客户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加强银行内部负责贷款人员的追责制度。
3.5优化业务结构,实现综合化经营
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技术性脱媒的巨大挑战,商业银行应利用自身先天的网点体系和雄厚的客户关系,开展各类中间业务。如利用各种结算工具帮客户完成现金支付,积极稳妥地改善和创新结算业务种类,开发中介支付、代理类服务、信息咨询、贸易融资、托管等业务,收取服务费,实现业务增值。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扩大非利息收入,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力,不仅要维护传统业务,推动中间业务,更要致力于综合化经营。必须以客户为中心,综合运用银行、证券、信托、资管等金融媒介,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渠道、信息、声誉等优势,为客户打造在股权投资、兼并收购、专项理财、现金管理等方面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实现综合化经营。
3.6加强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的优化,可从长远角度改善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基本措施包括拳头产品设计、定位分析两个方面。银行可在具体的工作中利用大数据技术等,获取当前市场上广受欢迎的金融产品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如大数据表明,客户青睐于购买的理财产品均为短期稳健性的理财产品。银行可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理财产品的相关设计,做好投资期限、投资范围、投资品种或投资比例的产品设计,降低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吸引更多客户。在理财产品发售后,银行也应持续进行发售动态的评估,并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运行情况适时调整投资范围、投资品种或投资比例,跟踪产品的市场反应,就其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改进,及时推行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推动自身发展。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剧烈,银行所面对的竞争主体也不断地增多,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也是传统商业银行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机遇,为此在面临机遇和竞争共存的情况下,传统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在发展创新过程中,银行始终要保证安全性,完善相关的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保证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程思远.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8(10):100-101.
[2]趙晓丽.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2):56-57.
[3]钟汝谦.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出路[J].西部皮革,2018,40(19):118-119.
[4]周玉静,李鑫.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8):102-103.
[5]柴秀兰.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机构扁平化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8(10):166-167.
[6]廖茂林.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及其应对[J].银行家,2018(10):82-83.
作者简介:
魏晓君,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