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探讨

2019-10-21刘娜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辅助治疗

刘娜

【摘 要】目的: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4月到2019年5月,败血症新生儿100例,我院收治后随机50例各选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试验组在头孢噻肟钠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能有效促使患儿疗效提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052-02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在免疫功能较差的状况下发生感染后出现全身广泛炎性反应,患儿发病后的病情进展较快,对患儿身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导致其死亡。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通常是因为细菌引起,也可由霉菌、病毒或原虫等引起。临床上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效果经常难以达到预期,因此本研究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际情况,探讨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败血症新生儿,2017年4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后随机各50例选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男27例,女23例,日龄3~19d,平均(9.65±2.74)d。试验组患儿男26例,女24例,日龄3~18d,平均(9.47±2.96)d。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所有患儿常规治疗措施,做好对患儿的保温护理,给予其足够得的热量和液体,对患儿的微循环改善,纠正其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及时纠正患儿的休克状况等。对照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使用头孢噻肟钠治疗,按照100㎎/㎏·d的标准使用头孢噻肟钠(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240)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每日药物分2次使用,持续治疗1周后结束。

在基础治疗与头孢噻肟钠治疗的过程中,给予试验组患儿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按照400㎎/㎏·d的标准,使用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4004),按照5~6滴/min的初始滴注速度对患儿进行用药,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是否有不良情况出现,持续15min后患儿未出现任何异常时,对液体滴速进行增加,按照8~10滴/min的标准进行用药,确保所有药物在2h内完成滴注,每日给予患儿1次治疗,持续用药3d,患儿均治疗1周后结束。

1.3评价指标

对患儿疗效进行评定,依据患儿的体温变化、血液培养和炎症因子水平等完成,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标准为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炎症因子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血液培养转阴;有效标准为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血液培养培养转阴;无效为患儿治疗后体温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血液培养仍为阳性甚至病情加重或患儿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SPSS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效果统计数据如表1,组间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在出生后的抵抗力较弱且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在病原体侵入患儿的血液后,不断进行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患儿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患儿发病后的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导致患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临床上通常按照感染病原体的时间不同将新生儿败血症分为早发型和晚發型,其中早发型通常在出生前或出生时感染,患儿多在出生7d后开始发病,病情凶险且病死率高,晚发型感染通常发生在出生时和出生后,患儿病情相对较轻且病死率较低。临床上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患儿的病情给予其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纠正休克和清除感染灶等,以此让患儿的病情得到控制[1]。抗感染治疗是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的重要措施,临床上通常会使用头孢噻肟钠完成对患儿的治疗。头孢噻肟钠属于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其进入人体后能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正常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很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全身感染情况,对控制患儿的病情均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2]。但根据临床实践,单纯使用头孢噻肟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其临床疗效通常难以达到预期,尤其是在患儿持续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抵抗力较差,其在持续治疗的过程中并不能通过自身免疫功能让药物治疗的效果保持稳定,因此患儿的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4]。丙种球蛋白是临床上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的药物,其是含有具备调和及中和作用的广谱IgG抗体,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替代双重作用,能有效识别并结合抗原、激活抗体、促进巨噬细胞反应和中和病毒及毒素等作用,在与抗生素联用时还能有效提升某些严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感染的疗效[5]。

本研究对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整体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彩华.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10):64-65.

[2] 邹晓萍,陈晓倩,周金玉,等.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7):153-154.

[3] 夏维.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4):270+273.

[4] 曾丹丹.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观察及对降钙素原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6,28(12):188-189.

[5] 张丽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及外周血清炎性因子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222-1224.

猜你喜欢

辅助治疗
胸腺五肽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Ⅰ级疗效观察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脾多肽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医辅助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用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氨溴特罗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