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19-10-21刘希琴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导检出率心电图

刘希琴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心律失常患者安排常规的心电图检测手段,实验组心律失常患者安排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手段,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和检出率。结果:实验组心律失常患者通过使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手段,诊断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监测中运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心电图监测,具有效果好、检出率高的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24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效果;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051-01

心律失常大多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异常对患者的心肌造成影响,心肌缺血阻碍心脏的正常运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是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但在正常的老年人群体中也可出现该病症,心律失常往往临床表现出头晕、低血压、胸闷气短、出汗等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突发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危害性非常大[1]。所以在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心律不齐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工作,以便明确病因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心电图监测手段对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對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4.72±1.32)岁,平均病程为(7.11±2.88)月。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3.91±1.27)岁,平均病程为(7.31±2.62)月。纳入标准:符合临床上权威的心律失常诊断要求,积极配合本院研究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心律失常患者安排常规的心电图监测手段,同时做好患者的情绪调整和管理,使患者保持平卧的体位,呼吸平稳之后连接医用心电图仪,再确保仪器的平稳运行和抗干扰性后开始监测患者的心律等情况。实验组心律失常患者安排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手段,在监测之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尽量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确保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效果和质量,连接动态心电图仪,将患者的基本情况输入进计算机中,通过动态心电图仪的网络传输详细地将监测结果记录到计算机中,及时作出相关的反馈,这一手段能更加高效、监测更加频繁、能够有效避免人工记录带来的误差[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两种不同的心电图监测手段运用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诊断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监测人员结合监测结果中较难监测出来的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这四项内容确定诊断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并通过计算机统计对比两组心律不齐患者在这四项监测内容中的检出次数。

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也包括了阳性检出的内容,多见室内早发、窦性停搏、室早二三律、房早二三律、房速、房颤等基本内容[3],检出率=检测出心律失常患者的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本文研究统计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律不齐患者诊断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对比

对照组心律不齐患者中监测出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这四项内容的次数为10次,实验组心律不齐患者中监测出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这四项内容的次数为45次,实验组的心律失常诊断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心律不齐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比

对照组心律不齐患者监测出心律失常为25例,检出率为62.5%,实验组心律不齐患者监测出心律失常为34例,检出率为85%。实验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心电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心律不齐患者的心脏活动、心脏产生兴奋过程、恢复过程和传播过程的医疗仪器,在临床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疾病的诊断有巨大的作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手段是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研发出来的更便捷、高效的医疗仪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脏疾病检出率,提高患者心律不齐的监测效果,本次研究通过使用不同的心电图监测手段,分析对比了心律不齐患者的诊断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和检出率。实验组的研究结果相对于对照组,P值明显小于0.05。

综上所述,临床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监测中运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心电图监测,具有效果好、检出率高的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风.24h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79-80.

[2] 鞠伟伟.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9):89-90.

[3] 凌静.24h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6):1440-1441.

猜你喜欢

传导检出率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你家孩子胖不胖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企业创新资金配置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