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
2019-10-21孙嘉
孙嘉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整体背景推进了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当前阶段我国众多城市均已经迈入高密度环境状态,其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和影响。由建筑学角度就高密度环境开展相应的空间调整,进而实现科学合理规划建筑空间、实体以及功能等各个方面的目的。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密度环境下城市空间与发展模式的建筑方法以及有关对策展开论述,通过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空间的有效分析达成维护城市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的目的,进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价值。
关键词:城市;高密度环境;建筑学
我国城市化建设受经济发展处于快速推进的状态,在此种背景下城市整体布局变得越发紧张,所以,要结合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存在的建筑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率,以建筑学角度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善。
一、探讨由建筑学角度思考城市高密度环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城市用地的利用率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城市区域内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都随之增加,久而久之造成现阶段的高密度环境。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工程项目增高以及过度开发地下空间的现象屡见不鲜,给予民众心理压抑性的同时使得城市密度环境越发局促。因此,为了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并构建更加舒适、自然的生存空间,必须由建筑学角度开展高密度环境的全面规划。
就高密度环境而言,其于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十分不利。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城市用地要就城市现代化建设需求进行满足,因此要提升城市用地的有效利用率。由建筑学角度开展城市高密度环境的综合分析,紧缩城市用地的同时提升其有效分配率。除此之外,由城市人口、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城市用地有效利用率提升的同时确保建筑学角度调整城市密度,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需求进行满足。
(二)有利于建筑学实用价值的提升
城市高密度环境中实践建筑学理论有利于城市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就建筑学而言其包含众多内容,其属于横跨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学内涉及的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可强化建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有效分配,进而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目的得以实现。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开展建筑学思考可统一布局并调整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由此可见建筑学不仅为城市建筑提供相应服务,其还负责分析并调整城市内的人、物以及环境的协调性,给予民众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就现代化城市建设需求进行满足。
对于高密度城市环境而言,可将其看作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结果,建筑学应当把控的重点为人口密度与宜居条件的有效结合、城市用地的科学合理性等。当代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要求建筑学发挥自身艺术调节能力,确保城市内密集建筑群可达成有效配合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截面的目的,进而城市内各建筑的整体形象大幅提高,其实用价值也随之增长。
二、分析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有效对策
(一)开展缩微化对策
综合来看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难发现,城市高密度环境的逐渐形成是城市现代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城市人口在其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所以可以说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当属高密度环境。虽然紧缩城市空间于城市建筑规划、建设等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其于城市形态丰富性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城市高密度环境加重了城市交通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城市管理与规划的复杂性随之提升。因此,将建筑学思考方式于城市高密度环境进行应用可达成改善城市高密度环境的目的,而且有利于与微缩化战略的有机结合。微缩并细分城市总体,以城市高密度发展前提与原因为依据在紧密环境中开展微缩化空间的全新规划工作,给予城市高密度环境局部状况足够重视,并利用城市高密度微观环境就针对性的空间品质改善与空间紧密性重塑能力进行提升。落实高密度空间微观化策略时,借助小规模规划与发展积极改造城市街道与地块,提升城市空间视觉细密性的同时强化通道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可将城市高密度空间内空地之间的联系效率进行提升,达成建设多层次、相互穿插交接公共用地的目的。如高密度街道内的各类公共步行通道、高层居民建筑、地层空间架空等都属于多层次且相互穿插的公共用地,与城市高密度空间利用效率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二)引导建筑工程垂直发展
就传统城市建筑而言,民众活动主要于地面范围集中。在建筑多功能开发的整体背景下,高密度城市空间可考虑与高层建筑相结合,并将建筑工程向垂直方向发展。如空中花园、屋顶广场等建筑形式都是對空中空间的有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对地面面积的占用,缓解城市用地紧缺的问题。就空中垂直方向的发展而言,其不能单纯局限于地面与空中区域,还需实现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如地下购物中心、地下超市、地下活动广场、地下停车场等合理规划和应用均可提升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改变城市空间紧缺的问题,将空间价值最大限度发挥。无论是地面、空中还是地下空间的相应增加与合理利用,均可满足高密度环境下民众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切实需求,而且可一定程度提升民众生活以及生产的便捷性,于其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建筑价值的发挥均有积极意义。
(三)应用填充以及缝合策略
就高密度城市环境而言,连续化的建筑工程大幅度缩减了城市可利用空间范围。通过密集空间的实地观察以及调研活动将可利用空间范围进行落实,提升空间有效利用率的同时确保民众生活水平,于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目的的达成有积极意义。对于有效利用空间而言,可将其理解为高密度空间内各建筑物的多样化功能于同一栋建筑的垂直度上实现分层混合累叠,最大限度保障城市用地资源的节约,并于有限空间范围内获取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填充与缝合策略应用于高密度城市环境的空间规划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往往可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如于有效空间范围内应用填充策略,利用合理的修补措施达成有机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目的,使得城市形成相对统一的整体,进而可对这一整体开展再次规划和设计,于城市空间的有效应用有积极作用。此外,应用填充或者缝合策略可实现现有建筑结构、功能设施以及在建建筑工程架构的连续统一,进而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可将其看作独立个体或者统一整体进行分割应用,最大限度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有效缓解城市环境高密度的现象。
(四)加高现有建筑物
除上述各项措施之外,还可利用现有建筑物加高的策略达成降低城市用地的目的,于城市规划有效性的提升有积极意义。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与民众生活需求就现有建筑物进行加高,改变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容量,节省地面空地面积的同时就城市发展需求进行满足,可一定程度就城市高密度环境现状进行改善。
三、结束语
由上述所言可以得知,城市高密度环境是当前阶段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的必然结果。城市高密度环境使得城市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缓解,因此需要由建筑学角度思考城市高密度环境,并结合建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和再次规划,最大限度提升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率,缓解城市高密度环境。
参考文献:
[1]曾亮.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分析[J].智能城市,2018,4(24):26-27.
[2]周建军,俞林辉.基于城市高密度环境进行建筑学思考[J].居舍,2017(19):161.
[3]王子翔,甄纹悦.基于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初探[J].江西建材,2017(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