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研究
2019-10-21唐汉丽
唐汉丽
摘 要:校园欺凌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错误价值观的建立更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2019年上半年,我国各地发生了不少于5起严重的校园欺凌案件,导致多名学生受伤甚至死亡。这只是校园欺凌的一角,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校园欺凌从未停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促进初中生正确价值观念以及法律观念的建设。本文将从这一课程教学的角度,讨论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措施,为持续推进校园欺凌现象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校园欺凌现象;受害者;加害者;道德法治观念
引言
2019年2月份,广西南宁良庆区发生了一起校园霸凌事件,受害者被加害者轮番抓被害者头发及其连续打脸,还对其进行拍摄视频传播,其行为令人发指,让人慨叹如今的校园教育怎会发生这样的事件。2019年5月10日,在江西省上饶市第五小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致死案,其导火索也是校园霸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校园霸凌事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其在推进事件解决的同时,更是扩大了事件的不良影响。这样的校园教育现状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学生道德以及法治教育的关注,广东省教育厅更是在2018年联合多个部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整治。在初中教育阶段,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校园欺凌现象的联系,对于提升校园欺凌现象整治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初中阶段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被部分学生视为考前随便背诵一下就能够通过考试的学科,学校方面也没有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更多地关注语数外这三门主科的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仅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更影响了其教学资源的获取,没有条件开展各类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强也是导致其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的关键。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运用课本中的案例,这可能因为时间原因以及地域原因等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设置,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情况不佳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通过上课抽查以及课后背诵作业等督促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课下学习的时候也提不起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不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措施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在课程设置中没有明确介绍校园欺凌的内容,作为教师就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建立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正确认知是加强对校园欺凌现象防范的第一步。具体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明确校园欺凌行为
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将给同学“起外号”视作“开玩笑”,但是却可能给当事同学造成了多年的心理阴影和困扰。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正确道德观念。
除此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行为,帮助其在遭遇校园欺凌的时候能够及时寻求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也能够避免自己的行為对他人造成伤害。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校园欺凌是出于恶意的加害方对受害方的多次或者单次伤害,具体表现形式有语言侮辱、肢体暴力以及网络谣言散播等。通过明确校园欺凌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和深度影响。
(二)列举生活案例,加强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教学实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发生的校园欺凌行为,例如某位同学给自己起外号,某位学生言语侮辱别人,或者是被校园小混混索要钱财、殴打等。然后教师可以在这些欺凌事件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讨论防范措施以及解决措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还能够运用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这有助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学生群体中的受重视程度,对于推进校园欺凌防范管理也是有着积极影响。
(三)加强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视和支持
在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发生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应该加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视和支持,无论是在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资金支持方面,都应该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学校可以支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线上资源的购买、校园欺凌防范软件的购买和运维以及校园欺凌防范活动的开展,推进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主阵地的校园欺凌机制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友好的校园环境,打造纯粹的初中教学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校园欺凌防范以及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欺凌就像恶魔一样困扰着学生,甚至给很多学生留下了一生的阴影。在校园欺凌发生后,部分受害者的懦弱和默默忍受更是助长了加害者的火焰,加重了校园欺凌的危害程度,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为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淡薄或者缺失,导致很多学生走上了校园欺凌的道路,最初的原因可能就是看某位同学好欺负,所以想要欺负他/她一下。但是这样的校园氛围不仅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影响,还严重影响了原本纯粹的教学氛围。《道德与法治》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加强这一课程教学的建设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校园欺凌防范能力。为此,需要学校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加强家长以及 教师在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方面的引领,帮助他们明确校园欺凌行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减少校园欺凌现象,构建健康安全校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白鹭,董海霞.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林区教学,2018(12):114-116.
[2]张国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研究[D].聊城大学,2018.
[3]陈银银.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法律阐释及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