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欣赏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改革探究

2019-10-21李浩

锦绣·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李浩

摘 要:美术欣赏是高校的人文素养课程之一,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但是长期以来,美术欣赏课在高校的开展中处于不受重视的边缘地带,教师教法传统,教学媒介单一,讲解不能贴近生活,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总结高校美术欣赏课中的种种不足,并相应提出相关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更为广泛的依靠形象,影像进行文化的传播,标志着世界已进入“视觉文化”时代。美术教育是对人“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凸显了视觉性,人文性与愉悦性。当今大学生的教育提倡综合教育,艺术感知与生活化审美的培养是重要课题之一,高校的美术欣赏课作为审美教育的载体广泛开展,但在长期的开展中,也呈现出相应的不足。

一.高校美术欣赏课程的组成

1.美术的种类與艺术语言

美术的种类有绘画,工艺,雕塑与建筑,每种美术形式都有其特点与审美发展,学生需了解与掌握各种美术形态的审美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鉴别欣赏。除此之外,美术作品有其自身独有的审美元素,如构图,节奏,疏密,点线面等,需让学生对此具备基本的认知,帮助其更深化的了解美术作品。

2.美术的风格与流派

艺术风格是美术作品整体呈现出的独特面貌,多姿多彩,难以言述,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体现出民族风格与个人风格。而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现代派风格都各有各的审美特点,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风格与流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多元性的审美能力。

3.美术的发展历程

美术作品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审美导向与社会环境,时代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程了解中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熟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才能够辩证的理解与欣赏美术作品。

二.现有高校美术欣赏教学实施中的不足

1.教学方式传统

现代的教学提倡以生为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与感知,教师起到组织课堂与引导深化的作用。但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仍然习惯于一言堂式的传统授课方式,一幅作品从作者生平讲到时代背景,审美要点,情感表现,滔滔不绝,学生却极少有参与的机会,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作为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学生,难免觉得枯燥无趣,

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的高校美术课堂基本都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部分教师对其利用的教学手段十分单调。单一的播放PPT与视频辅助黑板板书讲解,缺少网络资源,微课及课下网络平台的介入使用。教学手段的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

三.高校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妙用互动探究模式

在高校美术欣赏课上,学生需要调动起自我体验与审美感知才能将知识内化,教师恰当的使用互动-探究-引导的教学模式,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行为艺术这一课题时,由于学生对行为艺术接触较少且误解较多,教师便首先采用了启发教学,请大家回忆自己所知道的行为艺术,初步说出自己对行为艺术的感受,之后播放现代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视频资料。播放完毕之后,请同学们就视频中的三个行为艺术一一展开讨论,讨论议题分别是:(1)这三个行为艺术,艺术家想传达什么观念?你是否从中获得了启发与共鸣?(2)“艺术即为当下”的这场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十分简单,只需有一把木桌,两个椅子,艺术家与来客沉默对视即可完成,如此简单的行为方式是否可以复制一下便可取得相同效果?学生都认为难以复制,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为什么是难以复制的?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讨论之后由学生总结出行为艺术的构成要素:场地+行为过程+观念表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两场行为艺术视频,并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好的行为艺术,什么是噱头?好的行为艺术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全课基本以学生的讨论互动与总结为主,教师起到了一个引导深入,启发思考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借助网络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为丰富美术欣赏教学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趣化课堂,例如在本校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在超星平台上首先创设网课,授课时,通过超星平台将网课投屏到投影仪上,教师可在网课系统中,发起投票,讨论,抢答环节,同学们可以在自己的手机客户端进行参与,从前课堂提问,总是无人主动回答,现在在网课的抢答活动中,手速快抢答到的同学根据回答的质量可获得1~5分不等的分数奖励,大大的提高了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课下教师还可利用公众号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美术欣赏课程的拓展,电脑记录同学们观看课余视频的时间,这些互动手段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

3,丰富作业形式,综合提升审美能力

现有高校美术欣赏课的课堂作业通常以课堂小测试或论文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在美术欣赏教学的改革中,作业也应该富有创新,深化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例如在授课中,教师可定期布置“我来讲一讲”的课堂作业,请被抽取到的同学课下准备一副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在课堂上将这幅作品公开介绍给大家,讲述的有趣深入则可以获得较高的课堂平时分数。每个学期教师还可以申请带领同学去当地的美术博物馆进行参观和欣赏,就参观的艺术作品选取出来写小论文。教师还可在学期末布置“我的博物馆”的综合作业,学生按年代顺序或者不同主题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组成自己的“博物馆展品”。西安欧亚学院艺术学院,曾在西安美术馆展示过世界名画真人秀,由学生模仿名画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及展示,这一新颖的美术欣赏课下作业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名画的审美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结束语

高校美术欣赏作为一门人文素养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审美认知,丰富审美情趣,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创新美术欣赏课堂的教学形式与作业布置,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朱锦贤.高校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试析如何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

[2]姜秋月.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3(33)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术篇
美术作品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