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9-10-21王建芳
王建芳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单调枯燥的面孔给幼儿一种冰冷深奥的感觉,这也是幼儿对数学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靠教师的机械灌输,而要基于幼儿的立场,投其所好,唤醒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励幼儿自主探究。为此,我们要优化教学手段,淡化知识性教学,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
幼儿数学教学引导幼儿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数、量、形状、时间、空间等)进行感知,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帮助幼儿积累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建构表象水平上的初步数学概念,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一、巧创情境,趣中学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興趣。”幼儿若对学习材料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是不会产生学习动力的,任凭教师如何费尽心机,教学效果定然不会理想。因此,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增力效能,激趣旨在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若将数学材料融入生动具体的场景,让理性的数学披上情绪色彩,定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情绪亢奋,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生活情境和故事情境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两种方式迎合了幼儿的心理需求。生活是幼儿熟悉的场域,熟悉的生活场景容易唤醒幼儿回忆, 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认识数字6”时,笔者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如下生活化情境:星期天,小虎邀请小亮到自己家中做客,大方的小虎取出自己最喜欢吃的巧克力招待小亮,还拿出自己的玩具给小亮玩,拿出恐龙画册等图书给小亮看。笔者在出示了情境图后,说:“请大家看图说一说,都有哪些东西?再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生活化情境给幼儿一种真实感与亲切感,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情境之中。故事具有诱人的神秘情节,非常容易抓住幼儿的心,若将数学内容融入有趣的故事情境,幼儿定然兴趣倍增,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故事情境让图形认识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有趣的故事情境触发了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在趣中学。
二、勤用学具,做中学
幼儿几乎毫无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处于直观思维阶段,一般依靠具体的物与直观的动来支撑,因此,他们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感性的物质,依靠动手操作推动理性思考。手的灵动促进了脑的灵敏,做中学是一种手脑联动学习方式,动手做促进幼儿理解,做中学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必由之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用具,他们的学习便成了无本之木,如果不让他们动手做一做,幼儿的思维将停滞不前。笔者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勤用学具,组织他们通过做中学来建构知识。例如,在教学“感知8 以内的数量”一课中,笔者没有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而是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实物材料,有彩色的小棒、漂亮的发卡、动物图片等,给幼儿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让幼儿利用各种学具开展数一数、摆一摆、贴一贴等活动,幼儿在多种操作中感知体验8以内的数量,操作让他们对8以内的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如,在教学“按物体特征分类”一课中,笔者没有进行空洞说教,没有教学生怎样去分类,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富有结构性的学具,如不同形状的树叶、不同颜色的铅笔,让幼儿通过分一分活动自主探究,他们在观察中辨别,在思考中分类,丰富的学具为他们提供了思维支持,他们在亲手操作中比较归类,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
三、妙借游戏,玩中学
莎士比亚认为“: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游戏伴随着人的一生,幼儿在游戏中长大,若把数学融入游戏之中,数学会变得好玩有趣,将更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数学与游戏的融合是幼儿数学教学的首选。
数学教学游戏化不但让数学学习变得愉快轻松,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还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使复杂的数学简单易懂,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认识图形” 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玩“图形变变变”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了一套不同形状的图片,幼儿根据笔者所说的图形名称,一会儿变出正方形,一会儿变出圆形,幼儿在开心的游戏中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增强了空间观念。再比如,在教学“10 以内的序数”一课中,笔者组织幼儿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把游戏与序数的学习巧妙融合到一起,把“1—10”数字分别贴在每只小鸡身上,然后请小鸡按照顺序排好队伍。在玩了“老鹰捉小鸡”游戏后,笔者又组织幼儿开展了一个“大害虫”游戏,10 只害虫排成一排,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用拍子拍打相应的害虫。游戏不仅让幼儿愉悦了身心,还帮助他们较好地认识了序数。数学游戏寓教于乐,让学数学成为玩数学,迎合了幼儿的学习心理,达到了教学无痕目的。
四、教学活动后评价
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强调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教学活动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目的,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高。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持续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活动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终点,也是新的教学活动的起点;既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又渗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学评价要及时,并要把握好评价的时间,注重整体的综合性,把握好各个层次的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总之,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在反思中“学会教学”。教学有其延续性,不能边教边丢,教师在教后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活动环节、幼儿的变化,在幼儿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
参考文献:
[1]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