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之探究

2019-10-21张丽春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张丽春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基础性工作,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学水平的质量和效率,在教育实践中,一个班级的学生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造成分化现象。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这种教育教学现状,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而且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因材施教

前言:

小学生进入小学,初次接触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对学习环境不熟悉,且心智不成熟,又由于接受系统的学习,每个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日积月累,差距就会日益显现出来。而作为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之间的差距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很重要了。分层教学就做到了这一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或者某一特质把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补齐短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还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利于学生团结。这样就算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老师上课前专注于备课,课堂上帶领学生一起学习,课后布置作业,之后带着学生针对问题一步一步分析,解疑答惑。这种授课模式本无可厚非,对于那些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然而,理解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越学越糊涂,长此以往,基础知识的盲区会越来越多,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渐降低,以至于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不仅可以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树立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使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理念得到贯彻。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更加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小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扮演主要角色。教师作为辅助性角色,按照教学模式分工,分层教学,让学生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缩小差距,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1]。

二、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一)学生分层工作

要想在我们的课堂中高效实施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步也即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层。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握学生学习进度,掌握学生对知识接受理解的程度,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中,为学生找到定位,确保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层次。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态度、数学成绩等划分层次。一般将整个班级学生划分为A、B和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扎实,对数学的兴趣一般,学习态度也不认真,成绩处于中等偏下;B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对数学的兴趣较好,学习态度也认真,但是成绩不理想,波动大;C层次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成绩较好。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在此期间逐渐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逐步提高,成绩上升明显,需要对其类别及时调整,保证分层的合理性,同时,确保该组学生的有机组合,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氛围。

(二)教学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层次把教材内容按了解、理解、掌握等级别划分层次,让学生自己选择层次。对于高层次的学生保证其学到更多知识,拓宽课外知识面;对于低层次学生则要保证其掌握基础知识,做好课内习题,及时复习。这样学生就能找到自己的层次,在课堂教学中,效率也会更高。另外,分层教学模式从来不是固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学生的定位,这样会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更有利于达到教学分层的目的[2]。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时候,针对分层教授内容,布置课后习题,划分难度级别。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课后例题,简单习题;B层次学生则要求其掌握课后大部分习题;C层次学生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大部分习题,并且对他们提出要求,挑战更高难度的习题。按照这样划分,学生既掌握了自己所在层次的内容又不会超出自己理解范围,对学生自信心的塑造极其重要。

在功课辅导方面,也要注意分层,对于低层次学生要尽力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对个别学生可进行一对一辅导。对于高层次学生,在辅导功课时应该“放中带辅”,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三)评价分层

对学生的评价分层,一直以来都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应该坚持分层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针对不同分层采用不同标准,对A、B和C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不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于A层次学生,应该采取表扬的方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点滴进步给予高度肯定;对于B层次学生,应该指出其学习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向,鼓励其继续努力;对于C组学生,应该鼓励其积极竞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同样,评价分层也坚持分层教学的流动性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生分层,做出合理的评价,切勿固守模式,或者好高骛远。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分层教学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分层教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是也有乐趣,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的成绩提高。分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在教育教学中就要灵活运用,考虑各方面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这个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与个性之间把握平衡,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结束语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教育也是不断发展的。现在的探究尚不完善,本人在日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期把分层教学理念深入应用到小学数学之中,开拓小学数学分层实施策略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赵娟娟.让学习从每一个的参与开始—分层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J].《神州》,2016.

[2]陈铁补.让学生会思维、会学习—晋城一中学案教学的目标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