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CT、MRI对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9-10-21李正腾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李正腾

【摘 要】目的:研究术前CT、MRI对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我院80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行CT与MRI检查。结果:MRI诊断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CT诊断结果(P<0.05)。结论: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

【关键词】浸润性宫颈癌;CT;MRI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01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preoperative CT and MRI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CT and MRI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RI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T diagnosis results (P<0.05). Conclusio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have good MRI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examination.

【Key words】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CT; MRI

据有关调查显示,每年全球宫颈癌新增患者可达到46.5万人,其中我国就占13.15万人[1],且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死亡率也远超发达国家。早期确诊宫颈癌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2],但是由于其治疗方案与病变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而临床分期在判断宫旁浸润诊断方面存在局限性,这时就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反映宫旁浸润和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探讨CT和MRI对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年龄26~73岁,平均(46.3±13.8)岁,其中鳞癌56例,腺癌16例,腺鳞癌8例,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浸润性宫颈癌,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资料完整,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对造影剂过敏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都已簽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CT检查,检查仪器为ge的64排螺旋CT机,先平扫然后再增强扫描。指导患者检查前先憋尿,以使膀胱充盈,患者取仰卧位,螺旋的距离为1.2mm,层厚5mm[3],从耻骨联合下缘扫至髂棘,增强对比剂选择碘佛醇,经肘静脉注射,剂量为300mg/ml,速率为3~4ml/s,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造影剂的用量,一般为60~100ml,增强扫描时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3mm,当腹主动脉CT值到达170~180HU后行动脉期扫描,然后延迟65秒进行实质期扫描,确保子宫体、宫颈密度是最大强化,然后延迟3~4min,观察输尿管和膀胱成像,同时记录宫颈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脏腑的关系,是否存在肾积水及其积水程度,扫描后将图像上传到工作站。MRI检查:检查仪器为GE Signa  HDx 1.5T,检查前指导患者充盈膀胱,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于肘静脉注入20mlGd-DTPA,然后立即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T1W1增强扫描,层厚为4mm,TE为15 ms,矢状面自旋回波脉冲序列(SE)T1W1TR为364ms,矢状面快速SE(TSE)T2W1TR为2890ms,TE为106ms,矢状面脂肪抑制T2W1TR为38040ms,TE为102ms,和子宫轴垂直斜横面T2W1TR为4890ms,TE为85ms。本研究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医师进行查阅图像,同时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是否浸润阴道、是否存在远处淋巴转移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CT与MRI检查对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次研究以临床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

50例患者病理分期结果显示,CT诊断总符合率为64.00%,MRI检查总符合率为84.00%,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T、MR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显示,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CT诊断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3 讨论

宫颈癌又称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位居女性生殖器官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且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虽然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的广泛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能够及早发现和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浸润性宫颈癌来说其死亡率仍旧很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疾病的临床分期可以帮助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对于浸润性宫颈癌诊断率却并不高,大多数宫颈癌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少数会出现阴道流血。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T和MRI被应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当中,CT和MRI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检查手段,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通过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最后转变为图像,通过对宫颈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扫描,可清晰的显示出肿瘤周围的环境和浸润范围,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可对癌变部位和浸润深度进行准确的显示和评估,同时MRI没有辐射,且安全性高,MRI诊断的宫颈癌大多呈类圆形,同时边界模糊,在信号方面,T1W1、T2W2分别是等信号、稍高信号,然而正常的子宫颈组织在T2W1上肌外层为低信号、肌内层为显著低信号,粘膜层为明显高信号[8],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CT能够准确的提供原发性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但是CT的分辨率较低,可检出5mm以上的肿瘤,对于超过5mm以上的肿瘤则检出率低,比不上MRI,因此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工具。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这说明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玉忠,和朝生,多层螺旋CT和MRI在浸润性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技术方法,2017(1):125-126.

[2] 孙冬梅,CT及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146-149.

[3] 李留灿,研究浸润性宫颈癌术前CT及MRI诊断的临床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8,25(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