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全面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指导策略
2019-10-21彭德凤
彭德凤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經有一番言论表示,教育本身应该是习惯的养成过程,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行举止、意识思想进行客观指正,监督学生、指导学生,确保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寻求发展的意识行为惯性,由此保证学生可以一生受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渗透习惯养成教育,为小学生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打好教育基础。本文将从优化学习习惯、优化行为习惯、优化思维习惯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全面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惯养成;指导策略
在过去,相比较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与意识情感取向,小学数学教师会更加关注每节课的知识容量是否按照预期设想传递给了小学生。但是,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难度很大,小学生不仅要及时迁移直观认识,还要参与大量的逻辑推理与抽象证明活动,并不能通过被动接受与机械背诵来内化数学知识。因此,长期的知识灌输行为就导致小学生直接丧失了学习兴趣,并不利于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让小学生养成了惰性学习习惯。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全面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客观分析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由此导入习惯养成指导,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优化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露出来的行为惯性,决定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培养献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观察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行为,客观分析小学生的学习不足与学习优势,由此切入学习习惯指导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将课前自学、课堂探究与课后复习结合起来,全面优化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前预习指导阶段使用了导学案这一教学工具,以掌握余数的概念与意义、把握余数的生成过程、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算理与算法这三个自学任务帮助小学生明确了预习方向,然后再围绕余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希望小学生可以自主检测预习成效,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预习行为。在课上,小学生也要将思考与听讲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利用小组探究来展现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要认真参与师生讨论,有意识地提炼有效观点。在课下,小学生也要自主复习本课知识,结合课堂探究成效确定复习计划,针对性地丰富知识结构,真实归纳学习经验。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实现学习进步,且只要长期坚持,小学生也必然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优化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惯性,优化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行为自制能力,便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进步,切实减少无效学习行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观察小学生的行为表现,以规范的制度与纪律约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数学课上,笔者会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纪律与班级制度,同时也会严肃要求小学生遵守纪律要求,希望小学生可以真正实现学习成长。比如,在数学课上,小学生不可随意走动、嬉笑打闹,也不可以吃东西、说悄悄话。在回答问题时,小学生要举手示意,不应随意打断教学进度。再者,小学生也不可随意乱丢垃圾,保持个人卫生、桌面整洁,等等。除此之外,小学生也要认真遵守小组合作纪律要求,比如,要尊重他人,发言时声音要洪亮、与他人对视,也要认真聆听他人的发言,等等。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这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可辐射小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积极学习表现,可让学生一生受益。
三、优化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是指小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问题解决任务时所产生的下意识思维活动。在现代教育领域,数学教育需要全面培养与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保证小学生可以自主思考、自主解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全面优化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促使小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以便稳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在“四则运算”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小学生在数学课上认真听讲,同时还设计了一些问题,希望小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材料列出综合算式,借此分析四则运算的一般规律与计算方法。为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思维,笔者会鼓励小学生认真阐述个人思维成果,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共享学习经验,以便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思维结构。再者,笔者会以平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希望小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可以切实优化本学科的教学效益,让小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观察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思维表现,由此确定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养成措施,从而切实实现教学相长,让数学学科实现素质教育结构转型。
参考文献:
[1]黄春艳. 浅谈低段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N]. 山西青年报,2016-11-12(009).
[2]张昕.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2018(1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