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伴成长,润物细无声

2019-10-21孙莲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孙莲花

摘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从“推荐书目与学生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宜、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五个方面,浅谈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推荐适宜书目;阅读氛围;阅读渴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人生汲取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机,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怎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影响人一生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就要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推荐适宜的书目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认知能力及身心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思维发生较迟。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而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演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一来阅读质量就得不到提高。为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材料:

(一)推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阅读材料。一年级以绘本为主,图文并茂。

(二)推荐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外阅读材料。

1.由文及人,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介绍课文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

2.由文及史,即到课外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以此增加学生的阅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由文及“著”,即到课文外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

4.由文及地,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介绍历史地理、地域风光、人情世俗的读物来阅读。

(三)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孩子们在丰富的阅读氛围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创设阅读的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氛围中,学生的“读欲”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人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从学习氛围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

(二)创设阅读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为了让孩子有时间读书,我抓住每隔一天的语文早读这宝贵的读书时间,我总是让孩子们预习要上的课文,要求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响亮。快要结束时,我总是请一两位学生上台,说说自己讀的收获,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感受,可多可少,哪怕是一个词。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每周五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三)创设阅读的环境。

积极探索和挖掘环境的教育作用,通过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幼儿教育的意义深远。从阅读活动的物质环境创设、精神环境创设、主题墙的创设、阅读活动与幼儿一日生活的有效融合等四个方面出发,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最大限度挖掘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最终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我乐读。教师就要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主动去学,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一种寻求愉快的活动。

(一)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低段学生的读物大多是拼音读物,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少,在读书时对拼音的依赖性很强,有的同学干脆只看拼音不看文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目视双行,做到阅读时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二)文字与插图相结合。

这是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相结合。

(三)读书与思考相结合

边读边想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低段的学生在读书时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因此要根据读物内容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读的效果。

(四)阅读与笔记相结合

读书笔记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有很多好处,因此,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评价激励不断阅读。

低年级孩子读书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要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二)广泛阅读形成习惯。

要培养阅读兴趣,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曾云:“开卷有益。”事实正是这样,读书愈多,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所以,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变成真正的悦读!

猜你喜欢

阅读氛围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如何实现趣味教学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创造小学语文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