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化”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19-10-21房静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四化急性心肌梗死

房静

【摘 要】目的:分析“四化”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四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各项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辅以“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更佳。

【关键词】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07-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our-in-one” pre-hospital ca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 to 2019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four treatments”. Results The pre-hospital first-aid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mort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 better treated with “four-in-one” pre-hospital care.

【Key words】Four Modernizations;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pplication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继而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险、并发症多等特点。据相关调查发现,约3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经发病未抵达医院已死亡[1]。因而,应重视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本文以2018.1-2019.5我院收治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探究“四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总计48例,包括男性27例,女性21例,最低年龄35岁,最高年龄72岁,平均年龄(48.1±1.3)岁。观察组总计48例,包括男性26例,女性22例,最低年龄36岁,最高年龄71岁,平均年龄(48.2±1.4)岁。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院前急救期间辅以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控患者体征指标,对症处理等。

观察组院前急救期间辅以“四化”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建立同质化管理模式

首先在院内要建立急性心梗的院前、院内急救同质化体系,要求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并且体系内需包括急诊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部门人员。其次,在院内召开同质化管理交流会议,将各科室内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讨论院前急救的流程化、时间量化以及标准配置化内容,需从本院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以往急救工作中患者的需求。第三,根据同质化管理模式中制定的其它“三化”流程开展相应的集中培训,要求院前急救小组人员全程参与,而院内交接人员则仅需培训交接部分内容。第四,根据院内施行的小组分配开展培训工作,并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在保证培训工作效果的同时,也强化团队合作能力[2]。

1.2.2院前急救的“三化”流程

(1)急救接诊阶段

在急救接诊阶段的标准化流程为:(1)当接听到急救电话后由1人负责接听电话,并指导患者或家属对其病情进行稳定,记录急救具体地址。(2)由另外1人负责通知急救小组出发。(3)急救小组在出发前清点急救车上的相关设备。(4)急救车出发,并在路上与接听人员保持联系,询问患者病情情况,并准备相关急救设备和药物。(5)告知接听人员预计到达现场的时间,并由接听人员转达给患者或家属。(6)接听人员安排患者家属在现场指定位置等候接车,并在急救车达到后将急救人员引导至现场。时间量化标准为:(1)接听电话后2min内完成通知。(2)急救人员集合时间为5min内。(3)急救车上设备检查时间为3min内。标准配置化为:(1)现场急救资源评估;患者体位防止;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备用。(2)逐步询问自我缓解情况,并指导进一步自救措施。

(2)急救实施阶段

急救实施阶段的流程化包括:(1)现场病情评估。(2)呼吸道开放,并提供心肺复苏或人工给氧。(3)建立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4)根据急救医嘱用药,并评估用药效果,记录药物不良反应。(5)病情动态监护。(6)心理干预。(7)并发症预防护理。(8)转运护理,并告知转运各项风险。(9)急救车内病情动态监护。(10)与院内急救中心沟通。(11)急救车内患者病情变化的护理。时间量化标准:(1)现场病情评估时间为5min内。(2)呼吸道开放时间10s内,开始给氧为开放后30s内。(3)静脉通路建立和给药需在5min内同时完成。(4)转运时间5min内。(5)心電图设备连接3min内。(6)电话联系时间10min内。标准化配置:(1)对心脏骤停、呼吸骤停、休克、心衰等进行预防性护理。(2)动态监测指标改变,应给予急救药物、心肺复苏或除颤仪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对护理结果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经p验证,P<0.05表示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各项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梗的院前急救“四化”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

展[3]。其主要是以同质化的管理模式作为主导,使后续实际操作能够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院前就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引入流程标准化、时间量化以及配置标准化的“三化”标准,使医护人员对工作中的各项细节更加了解,并且突出了个人在工作中的位置,使每一名急救人员均能准确了解自己在某一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也能有效节省实际操作时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后院内急救提供更多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各项预防性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宁.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38.

[2] 段明珍.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44-45.

[3] 韩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2):182.

猜你喜欢

四化急性心肌梗死
争“四当”强“四化”努力打造过硬办公室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