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
2019-10-21罗白霞
罗白霞
摘 要:近几年,为了快速发展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学核心素养的进程,热烈讨论了开展了以小学阶段“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相关教学活动后续发展。其目的是在于,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保证更为优质的教学,以便于更好的提升课堂效率和效果。 也为了让学生们,在每一节课都会有着他们的知识收获,学而有所得。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必须要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如何构建一个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其构建的要素、具体措施和要求又是什么。又如何切实打造出一个小学语文阶段的优质课堂,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阶段课堂实效,注重对语文核心素质的培养。本文就以上几点展开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优质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核心素养
语文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养成的一种素养能力。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养成,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语文教学,和经年累月的积累,其目的在于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一个长期的可维持的自我教学。新课改标准指出,语文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综合语言文字运用的语言课程,也要通过适当的综合性实践手段来研究学习这门课程。人文与工具两相结合,相互统一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所以,对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侧重点,在课程的构建之上,极大力度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聚焦课堂的时效性,实现优质课堂的实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优质构建的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求,应先对语文教学优质课堂进行构建。只有抓住了课程的建设重点所在,整个课程建设的发展才可以畅通无阻。着眼于全局,入手于细节,才是要领[1]。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将教学进行阶段性的分割,保持语文学习的总体和阶段相一致,各个阶段无缝连接,稳步进行,从而使得达到最终的目的所在,从而完成对小学语文课堂优质的构建目标。这是一种全方面的教学模式,所以在落地实施时,不应该只关注某一阶段或某一个点的成果,应该总体看待,分级分布展开完成。
二、小学语文课堂优质构建的注意事项
在义务教育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阶段。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目前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进行相适应的教学,这样的因材施教才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小学高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应该分开进行。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低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开始接受较为系统性的教学模式,这些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小学生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较低,教师要斟酌教学难度,对于刚接触系统教学的小学生来说,太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太易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怠慢,从而不能将知识更好的灌输给学生。所以,小学语文低年级水平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儿童语文启蒙式教学。虽是启蒙,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小儿科,不应单单以识字和阅读为主,更多要做到的是发展语言式的教学。加强识字和阅读的训练和教学,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也要在低年级阶段打好基础,加强理解巩固[2]。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重点。高年级学生,有了低年级阶段三年的系统性的语文课程学习,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框架和语文学习的体系。所以对于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通过更加系统性的语文学习,打造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在学生的知识框架中,通过老师所教授的一定方法,熟练对知识进行运用和综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打造优质课堂,和低年级的出发点和目的都不相同。高年级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从写作背景入手,通过文章作者的视角去分析理解文章的情感特色,从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修辞手法,构建文章的写作思路,语言所要突出的情感特色。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加强小学阶段更为高级的教学系统和方法。
三、小学語文课堂优质构建的措施
(一)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
在小学阶段,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极其强烈的兴趣,对于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是非常大的一种促进作用。近些年,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教学工具上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上有效帮助到老师的教学。老师需要对教具进行借助,从而给语文教学课堂带来新鲜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3]。而且,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和备课,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更是让课堂的氛围更为接近现代教学的特色。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相关设备,以帮助自己在课堂上的课堂实效。
(二)引导学生对于情感的体会
近年来,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小学生被迫性的灌输教学和知识。先进,语文的教学已经从学生被迫接受的状态转变到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在于老师和学生无法在课堂上产生共鸣,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不抱有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只是尽快完成教学进度,机械性的不断给学生灌输课堂知识点,很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课堂文章的理解和吸收少之又少,学生和老师的课堂交流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现今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做到在构建优质课堂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引导和增强学生对于课文进行深刻的情感体会。这不仅极大的并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是将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堂主体地位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上,让学生自行思考学习,这是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语文的教学布满了情感色彩,尤其是强调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对于作者内心世界的探索,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语言思维变得更加缜密,提高核心素养。
结束语
以上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大致教学纲要,其目的在于打造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优质课堂构建,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实效,以发展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思维缜密度,从而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同政. 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r——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优质课堂[J]. 才智, 2019, 000(018):202.
[2] 杨云彬.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语文优质课堂[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 000(012):81-82.
[3] 黄金燕, 林晓兰. 聚焦核心素养焕发语文课堂活力分析[J]. 考试周刊, 2019, 000(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