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9-10-21严宁宁
严宁宁
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问题比较普遍,不仅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危害,还会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影响进行总结,并从开展校园媒体素质教育、强化课堂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解决对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普及,甚至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借助于手机进行通话、信息获取和阅读等操作,为大学生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很多大学生表现出对手机的过渡依赖,长时间沉迷于游戏、网络等内容,对正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
1 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影响
1.1 干扰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秩序直接影响教师授课的投入程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玩手机的人数达到一定比例之后,教师需要分散精力,开展一系列课堂管理工作,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连续性。与此同时,当教师提出具体问题之后,只有少数几名同学进行思考并回答,让整个教学过程无法得到更多支持和配合,这对于教师的授课热情将会产生极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也会相应降低。
1.2 手机依赖引发学习惰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经历看书、研究和实践等环节,在此期间,学生需要经历一系列思考和领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但从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看出,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很多学生都会拿出手机进行百度搜索,直接获取最终答案。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也会将网络上的答案直接复制下来,导致学习效果受到极大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遇到问题不动脑的习惯,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成长极为不利。
1.3 让学生淡化学习兴趣
智能手机的功能十分强大,这也导致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被手机占用,聊微信、看视频、玩游戏是学生主要的操作内容,而且每天都做,受该种习惯影响,学生会逐渐养成散漫的性格,时间观念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同时也会导致其丧失探索兴趣和求知欲,对大学生身心产生严重影响。
2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开展校园媒体素质教育
现如今,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大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之后,自身并没有察觉,为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现如今,各个研究领域对手机的危害性研究主要局限在辐射问题上,以及对飞机、轮船导航系统的影响,很少关注手机依赖问题。高校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产生的主阵地,应该树立起较强的责任意识,呼吁社会上的各大媒体,以及研究工作人员,强化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关注程度,并将该项问题合理解决。例如,各个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教育和讲座等活动,强化校园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力,并对手机依赖症的危害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怎样健康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除此之外,该项工作还应该渗透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强化大学生的自律和自觉意识,以此来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2.2 强化课堂管理
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具备重要意义,各个任课教师属于是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者,有責任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尤其是对于手机依赖行为,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制止和劝解。一般来说,学生课堂玩弄手机行为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倘若任课教师一种不闻不问,极有可能导致全班同学都被传染。因此,各个教师需要对课堂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手机依赖行为,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收缴手机,决不能放纵学生。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应在原有基础上,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课欲望也会得到深入性激发,将全部的注意力的精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不会由于手机而影响自身的听课状态,让更多的学生摆脱手机依赖。
2.3 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
大学生之所以会沉溺于手机,主要是由于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而且对手机依赖危害程度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大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做到明辨是非,认识到手机存在的负面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抵制住来自手机的诱惑力。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仅可以提升学习兴趣,还能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强化自律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消除课上玩手机的不良习惯。对于已经产生手机依赖的学生,起初可以进行短暂关机,并转移自身的注意力,以此来环节脱离手机过程中产生的焦躁和不安情绪,实现心理治疗。另外,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严重,如果学生们意识到自身的控制力较差,可以借助于身边同学和朋友的监督,强化自身对手机诱惑的抵制能力,进而戒掉课上玩手机的不良习惯,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总结:综上所述,手机依赖已经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问题,对大学生的自身影响较大。为此,各个高校需要对此提高重视程度,了解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但由于我国对于该类理论研究不足,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需要增加投入力度,为手机依赖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基金:本论文为2018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成因和对策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