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践行生活教育理念
2019-10-21李洪敏
李洪敏
重视坚持素质教育发展,教师要创新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本身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不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让学能够爱祖国,有梦想,塑造正确价值观,正确引导青年学生的人生方向。
1 先生好学,方能使学生好学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的老师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四有好老师,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提出,要想给学生一桶水,我会努力几个字。短短的一句话,让人感动,新时代的孩子们它们是青年的一代,同时他们也是网络原住民,而我们如果不学习也许马上就被淘汰了。作为老师要对于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就要学的更多,要好学。高尔基曾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地汲取水分和养料。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先进的知识,还应该学习学生。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反馈应包含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式多样如个别交流、组内交流、质疑、倾听、训练等。
2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从外表到心灵都要起到表率作用。
社会在发展,学生礼仪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对礼仪这方面知识掌握不足,从思想上就不重视。除了旅游专业,餐饮专业等一些服务型的专业对礼仪方面专门的训练,其他专业的学生礼仪教育的培养更多的是老师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传递的过程中教师的表现都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被称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表率,对学生要做好一个好的模范。只有教师具有了高素质水平的礼仪素养,那么才可以为学生传递出好的礼仪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感染,受到激发,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去学习。因为好的礼仪表现,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会让人散发出无限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有高的礼仪修养,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因此教师也要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礼仪水平,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需要去注重礼仪表现,对学生富有爱心,尊重学生,温和有礼,举止大方,体现出一个优秀教师的风范。这就是教师需要做到的。
3 创新模式,突破传统教学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包括实践创新包括劳动意识和问题解决以及技术运动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学生是青年的一代,他们处在黄金时代,培养创造力对于国家和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青年人才未来的民族兴旺和复兴的动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民族兴,在教学课程中应该摒弃传统开拓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学思在前,践悟在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也是学校工作的重心,作为教师团队不断的通過研究和学习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思维方式停留在老套路不可取。新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动青年教师献计献策,群策群力,不断学期,创新教学改革,大胆尝试,总结成果。
4生活即教育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遇到教学案例的个案,老师要去反思和调查研究,在改变了教学模式的方式后,发展素质教育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坚持,在曾经的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我们的教材很多都是滞后性的,老师要把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整理和研究,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部出台完善中华传统文化纲要中提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科中。在教学中不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让学能够爱祖国,有梦想。同时在课程中也会时事政治的内容,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创痛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操作。比如在十九大期间,老师可以让学生却学习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制作动画作品。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可以让学生进行命题的设置。
教育的核心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与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对于时事的认知也有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作为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教师不仅仅是作为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教会学生的知识可能会遗忘,但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却终身难忘。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塑造正确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的人生方向。成为学生们政治思想的方向,成为学生政治思想上的导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只要唤醒沉睡的心,人皆可以为尧舜!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