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2019-10-21邱美中

知识文库 2019年2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邱美中

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很大的进展,接收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为我国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但是这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再适应如今的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渐被各大高校所接受。本文针对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弊端、“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谈到“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高校作为青年的集中地之一,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已经逐步得到推广。

1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弊端

1.1 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

高校面对的学生群体十分庞大,尤其是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管理起来更加繁重。因此很多高校在管理上采取僵化单一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学校很难顾及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各项工作的展开,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出现武断的情况,学生内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导致学校很多工作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这种情况陷入循环。

1.2 高校在学生管理理念上存在缺陷

管理理念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每个组织或机构都有自己的管理理念用以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端人才的机构,教书育人使其永恒的使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学习理念,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以及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物质观念过重导致高校教师对教学责任不够重视。受到社会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没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开始不重视教学质量,频繁在校外开展第三职业,导致本职工作重心偏移,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部分教师知识把教师这份职业当成是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份崇高的事业,不能以人为本的为学生着想。(2)教学中功利性过强致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畸形趋势。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追逐功利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个度很难把握和评判,尤其是大学生还没踏入社会,都期望未来能有一个优越的生活,导致大学生往往只对某一项技能进行掌握,高校也往往未来就业率对学生向工作这一方面进行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德行的培养,畸形化趋势严重。在这样的理念下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往往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奖项证书等,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1.3 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对学生严要求,不断更新教育培养方案,但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却往往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在高校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校不断在引进高素质教师资源上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教师也定期有外出或出国培训的机会。但是高校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升级却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管理人员很少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与此同时,高校管理工作者每天面对的是年轻富有活力的大学生,而且每年都会有新鲜血液加入,有极强的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管理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学习机会很难使用时代的变化和学生活跃的思想,往往只能是按照章程办事,缺乏变通,造成办事效率低下,管理工作进展缓慢,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2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2.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主体性是其内在属性,在教学管理中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在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大多把學校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建设放在首位,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个体的培养。在学生管理中也往往以制度管理模式为主,然而学生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很难适用于每个学生个体。所以,如果高校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管理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处理事务,而不是以制度为中心。在高校里,除了学生以外的所有其他客体都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当然这里说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放纵。学生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否则的话教育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方向。因此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权利,充分、全面的了解学生、培养学生。

2.2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谈到“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充分肯定。”学生一个个拥有不同思想的个体,为了对学生进行切合其个体特点的培养,需要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培养,保证其各自的特点,激发起学习潜能。

2.3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高校中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仅仅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心理疏导、身体素质培养等多方面。传统制度化管理模式下的高校管理一直以来都把学科建设和教学成绩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和理念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用心处事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