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9-10-21曹劲草
曹劲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全员育人”中的一份子,毫无疑问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加强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创新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途径等多种方法,以促进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1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渠道以外的重要补充,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这个载体,挖掘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调动英语教师的育人责任,积极发挥其育人效果,是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实现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可行性和必要性。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带领学生认识西方文化,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价值观的过程。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们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讨论、经典案例分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脱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以外,由于英语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容易被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侵蚀。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其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盲目推崇西方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首先,专业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淡薄,很多老师还是抱着传统的观念,把英语语言知识、沟通技巧、应试能力等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大学英语课程这个载体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更偏重原汁原味的西方原始材料,主题涉及西方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西方文化因素过多,对中国文化的重视不够,反而忽略了通过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合理的教学内容选取对于学生价值观引导十分重要。
最后,在已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老师中,仍然存在教育方式单一,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取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空洞无力的说教使教学变得机械化,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使英语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工作方式方法以外,主要原因还是部分老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缺乏,理论学习不足,因此不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
3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 加强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思政能力
加强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让高校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把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最终目标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英语教学也不例外,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语言知识,应该把思政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德育和英语教育的有效结合,成为全员育人的助推器。但是鉴于学习背景和职业习惯,高校的英语教师对英美文化、思维方式比较认同,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价值的传输,英语教师只有自身达到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才能对学生起到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化识别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2 创新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合理利用现有的英语教材,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的思政元素,利用大学英语课堂这个主阵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中的课文 Against all odds,描述了科学家霍金在青年时代患上罕见的不治之症后,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在科学领域里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的故事。在了解了霍金的一生以后,引导同学们阐述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从而引出人生观教育。在课文Mandelas garden一文中,向我们展示了自由战士曼德拉在牢狱中的生活,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曼德拉进行了长达50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信念奋斗一生。可以依此展开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阶段,大学生可能存在思想迷茫、理想不坚定、意志薄弱的情况,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展开对人生理想的讨论,引导青年人坚定理想信念,自立自强,踏实奋斗,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在学习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文化维度理论)时,以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中西文化的代表,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正确认识,避免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加强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巧妙地融合在课文教学中,以小组讨论、 Presentation 、课堂表演等多种形式融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是以英美文化为核心,中国文化内容却屈指可数,但是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应和母语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并加以对比,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包含的应是目的语和母语的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因此,除了利用现有的英语教材以外,英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选取适合进行思政教育的素材。比如让学生阅读China Daily 上的英文新闻报道,收看BBC纪录片《中国春节》《中国故事》等,带领学生学习“一带一路”“十九大热词”等中国特色的英文詞汇,将有关中国社会、文化、商业、科技等的内容融入英语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3 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途径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熟练应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育实效。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通过看视频、听音频、看PPT、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认识,课上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小组展示等进行交流,老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从而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及个性化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让学生提前学习十九大视频资料中关于青年的论述以及中英文对照版,在课堂上通过presentation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展示,以此展开有关“A nation will prosper only when its young people thrive”理解的讨论,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与时事政治相关的热点词汇,同时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积极拓展教学途径,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比如举办多种多样的英语竞赛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内容融入其中,以赛促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如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此外,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等,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和思想交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