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如何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
2019-10-21任小莉
任小莉
现阶段,我们的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学生需要被重视、被认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根本,新课改强调,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决定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奋斗。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分层,一种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新型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发展做出来极大贡献。
1 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形式为班级授课制。据统计,在城市,基本都达到了小班教学的要求,一个班级大约20到30人。但是在乡村,小班教学成为奢望,班级人数是诚实的两到三倍,十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班级授课的分班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学龄,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表现和内在潜力上的差异,从而班级中就会产生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优等生身上,这相当于放弃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教育,在学习的道路上放开了中等生、后进生的手;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中等生身上,这样即满足不了优等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与忽略了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后进生身上,这样给予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教学任务难度大大降低,没有挑战。就数学而言,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分层教学能够带领教师破解眼前的困局。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不同,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有目的、有依据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得来看,分层教学的实施意义重大。
2 分层教学实施的方法及原则
在实行分层教学时,不可忽略了班级的整体性,分层次教学需要以班级为基础来开展。分成教学需要本着共同进步的原则,为了班集体更好的发展,为了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发展。在实施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分层教学并不是等级教学,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在进行分层之前,需要了解学生们的现阶段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思维特点、学生的心理成长状态等,综合各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只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是不可取的,会造成学生学习时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3 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3.1 学生层次化
从研究数据来看,学生的学习心里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例如成绩的好坏、作业的完成度等等。在对学生分层时,我们有三个基本都目标,是我们分层的依据。第一个是基本目标,对应C层次的学生;第二个是中层目标,对应B层次的学生;最后一个是发展目标,对应A层次的学生。经过实践研究,证明A:B:C = 3:2:5的分配状态是最佳分层选择,此状态下的教学成果达到的高峰值最大。同时,在教室作分配时,不能够同层次学生聚集,A、B、C层次应该按照1、2、1的人数来组成座位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时,大家可以相互督促、相互带动,形成一个友好合作、互惠互利的学习小集体,使得学生在的情感需要和学习需要同时得到满足。就个人而言学生得到了发展,建立了友谊;就集体而言,集体的发展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時,良好的集体氛围是集体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2 教学过程分层
由于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个班级上课,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这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心理分析能力,教师所开展的课堂要具有灵活性、层次性、引导性、鼓励性。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按“脑”分配。具体来看,教学任务分配需要以学生的特点作为依据。C层析的学生适合灵活度较小基础性较高的任务,B层次学生适合难度适中、相对灵活的任务,A层次的学生适合灵活度高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教学引导处理上,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更多是放,类似于艺术上的留白,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空间中自有成长,利用其思维的创造性与多变性,遇到难题时,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做到收放结合,教师需要辅助学生的生长,面对难题,教师需要担任闯关导师的职责,从旁指挥引导学生战胜困难。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更多的是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生长,面对难题,教师需要牵起学生的手,和他们一起战斗。
3.3 作业分层
作业的布置,是对本阶段学习的总结,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业分配同样要遵循按“脑”分配的原则,A层次的学生作业的侧重点在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内容较为综合,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基础的夯实,作业内容以所学内容为主,B层次的学生则二者兼需,基础性较C层次的高级,灵活性较A层次的低级。不论何种层次的学生,都需要满足在现有的水平上就,得到新水平的开发与拓展。在批改作业时,A层次的学生需要的是启发性的评语,B层次的学生需要的是引导性的评语,C层次的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性的评语。
3.4 评价分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自主化。在大前提的引领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A层次的学生思维性强,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评价时需要直接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需要照顾到学生的好胜心理,不可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B层次的学生处于上升关键期,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恰到好处,在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肯定时,又能够引导其发现自身缺点。C层次的学生处在基础的加强阶段,给予评价时需要运用语言艺术,需要表现出极大的肯定与认同,使得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对于不足之处,需要耐心鼓励,相信其能做到更好。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评价时,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需要鼓励。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分层教学应当将学生分层和教学过程分层教学相结合,注重作业分层布置,并且将教学与评语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