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措施的刍议
2019-10-21魏国莲
魏国莲
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值得我们集中去关注。职业教育教师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教师,在分析提高其教学研究能力时应该注意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本文据此展开了探讨,在行文时先具体分析教师们的不足再对症下药,力图有效地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研究能力。
1 引言
职业教育教师属于我国教师行业中的一大类,是专门培养高素质综合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教师队伍。职业教师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职业教师培养出的技术性人才为我国人才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源。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批人才技术能力的好坏。当前职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只有将这些不足之处各个击破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当前职业教育教师研究能力的不足之处
2.1 重理论、轻实践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职业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性人才,尽管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要提高其操作水平就必须让学生们多加实践。当前职业教师为了评职称就将教学研究重点放在写论文上,对于个人实操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实践经历的丰富都置之不理。其实无论是写论文还是教学,如果教师不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写出的论文也只是纸上谈兵,教学效果也只会枯燥乏味。实践出真知这是任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知晓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是理论只是学生们存在于头脑中的工具,当他们进入职场后,还是需要自己动手去解决实际问题。脱离了实际操作的教学无论再精彩也是华而不实。
2.2 授课模式呆板硬化
当前职业教育授课模式较为呆板,都是千篇一律的课堂讲授。这也是传统教育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授课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之中,课外的学习也尤为重要。就算是在课堂上学习,教师也不应该将主动权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上。教师长期为学生们灌输大量知识,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们失去了探究力与思考力。当学生习惯性被动接收知识的时候,他们对上课的兴趣也会降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会成为一种负担,长此以往更可能产生厌学心理。长期的教室内授课,给学生带去的感觉就如同被禁锢了双翼的鸟儿,他们只能被囚禁在这四四方方的小房子中。学生不能去真正的行业领域感受和体会,这样的教学会将学生们的理想扼杀在死气沉沉的教室之中。
2.3 考核制度不完善,教师积极性不高
职业学校的考核制度不完善让教师失去了创新的驱动力。无论是在教学研究中还是在授课时,教师也变得安于守旧,不愿去提升自己。在职业学校中,教师的考核周期较长,一般是一年一次或是三年一次。由于周期较长,教师就不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即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而往往趋向于在临近考核前抱佛脚。这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如果教师都存在着应付心理,那么由此类教师教授毕业的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古人们就总结出的道理,若是教师一直在教学过程中萎靡不振、故步自封最终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成长。
3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措施
3.1 课前充分准备,深入研究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前期的精心准备。不管是哪位教师,上课经验丰富与否,都需要在课前精心备课。没有经过教师准备的授课容易变得毫无逻辑,其上课节奏也难以把握。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弱的教师,若是没有在课前进行演练,那么他们在上课时往往容易跑偏,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和重点。当教师自己都不清楚重点为何时,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真谛。
课前准备具体包括理论知识的准备和实践经历的准备。理论知识是一切教学内容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初步了解了自己所学是什么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加之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翻阅文献、论文来补充自己的知识量,也可以浏览一些自己所教科目的专业期刊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再将自己的所看所得融会贯通注入到教案之中,以便于上课时为学生讲解。实践的准备是指教师也应前往自己所教科目的行业进行考察锻炼,只有眼才见为实,书本上的只能作为借鉴。以便于在理论教学时能够联系实际问题,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3.2 创新授课方式
教学的主导权一直把握在教师手中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因此创新授课方式,将主导权放还于学生。当下有许多正在探索的教育教学方式值得职业教师们一试,比如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在本人看来现场教学更适合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职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培养,而现场教学能够近距离的让学生们去观摩、实操。教师在授课时不一定非得要在教室中完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去相关行业考察学习。比如学习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可以去电子厂感受一下行业的氛围,并参观一次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这种直接观察所得的经验感受远远比书本上习得的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在现场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回归课堂做总结,让学生们撰写一篇体验报告,巩固学习的内容。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3.3 组织学生课后实践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们自主实践的过程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研究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教师组织学生们课后去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在课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指引者的角色,在指明方向后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动手尝试。当学生自主去尝试的时候,教师还应该仔细观察,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还要随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理论知识授课结束后,实践时的出谋划策对于学生而言也不可或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学也应该随之持续下去,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后,教师才可能真正完成了教学目标。
3.4 学校集体安排教师培训
如果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不强,就需要学校予以支持和帮助。学校可以安排教师们一起听一听教育专家们的讲座,在讲座结束后组织每个教师写一篇观后感并将之归纳到教师的考核范围之内。这种集体组织的学习可以驱使教师们进步,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平时,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去别的学校参观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只有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才能让整个教育行业一同进步。在培训结束后,学校也可以设定一些奖励机制,给予培训收获效果好的教师一些物质上的奖励或是精神上的鼓励。有奖励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当奖励机制完善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会更愿意主动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教师虽不是为奖励而存在的,但适当的鼓励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能力。
4 结语
要想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就必须率先知晓职业教师们正面临的问题。只有敢于直面当前的不足才能对症下药从各方面进行提升。职业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上课前的准备、创新授课方式、组织学生课后实践以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四个方面进行。只有将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等多個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佳显著的成效。关于职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措施探究还需要继续进行,与时俱进才会收获更多。
(作者单位: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