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
2019-10-21杨本宋
杨本宋
摘要:本文分析了家禽免疫失败的各种原因,加强家禽免疫效果,以减少家禽养殖过程中流行病的发生,提高家禽的成活率和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为广大养殖户作为参考,解决家禽养殖困难。
关键词:家禽;免疫失败;原因
免疫程序是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的极其重要的措施,由于没有有效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由此表明有效的免疫接种对养殖极其关键。但疫苗接种也存在成败现象,会造成家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败。散养家禽疫苗免疫普遍存在免疫失败现象,是家禽免疫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密集监测期间,自由放养中的家畜和家禽,它们的免疫疾病的体内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本文简要介绍免疫失败的几个原因,从而针对原因,做出有效的免疫程序,提高家禽免疫效果。
1 环境因素
家禽的圈舍环境不洁净,卫生消毒系统不健全,病原微生物浓度普遍较高,家禽使用疫苗以后,无法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一般情况下,家禽接种疫苗以后,根据不同种类的疫苗,免疫3~14天后即可形成良好的免疫效果,此期间抗体空白可以给予病原微生物的繁衍发展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导致免疫失败。
2 疫苗因素
家禽使用的疫苗的质量可以通过许多指标来衡量,例如疫苗的安全性,保护率,稳定性,疫苗纯度,佐剂和残留水等。疫苗的质量主要受储存条件和运输条件的影响。疫苗只有在规定条件下储存时,才能防止其质量明显下降。将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将其直接放入简单的疫苗培养箱中,然后将其运输养殖场,进行家禽免疫接种。疫苗需要较低温度的储存环境,防止失效。
3 接种剂量
家禽必须按规定剂量注射疫苗,有些疫苗接種的家禽所需剂量较小,严格避免因疫苗剂量问题,对家禽产生不利影响。在疫苗接种时出现打飞针,剂量不准确,不能使家禽产生足够的剂量抗体。相反,一些养殖户认为疫苗接种剂量越多越好,通常接种疫苗剂量的4~5倍,但是抗原越多,超出一定限度,抗体的形成将受到抑制。因此,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4 免疫操作不规范
免疫针头不及时更换和消毒,疫苗量计算不当或疫苗稀释不均导致接种不准确。疫苗在稀释或开瓶后的规定时间内未使用,疫苗稀释剂使用不当或多种疫苗与稀释剂的混合物也会导致细菌灭活或活疫苗中的病毒毒力下降。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家禽免疫失败。大多数冷冻干燥的活疫苗都有自己独特的疫苗稀释剂,使用不当会导致疫苗失活。其中,养殖场常用的马立克氏病的活疫苗,其不同的稀释剂对疫苗的病毒活性有很大影响,甚至对于相同配方的不同批次的稀释剂,有时差异可能很大。
5 母源抗体的影响
家禽的免疫保护受家禽品种,预防流行病的类型和母体免疫抗体的影响很大。一般而言,新生家禽若无母源抗体,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普遍较低。相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迅速升高,并在出生后24~35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开始降解,滴度逐渐降低,由于家禽品种不同,以及免疫球蛋白类型和原始浓度等因素的不同,降解率也不同。家禽中缺乏活性免疫细胞,减毒疫苗很容易被母体抗体中和,并发生免疫干扰。
6 营养不良
如果家禽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注射疫苗不仅可以引起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还可以促进潜伏期内的疾病暴发,免疫接种出现失败。如果家禽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肾传支、黄白痢等疾病,也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其中,年幼、虚弱、发育不良和慢性病的家禽可能具有明显的免疫注射反应和缓慢的抗体上升。日常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缺乏,同样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此外,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发霉饲料也会导致低免疫抗体。
7 小结
养殖疫情控制情况、饲养管理水平、母体抗体水平、疫苗特征、免疫途径等因素,因疫苗防控疾病的种类较多,疫苗选择和免疫次数存在不同免疫的程序。因此,这对不同的因素,制作严格的免疫程序,同时要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实施“监督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