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试验报告
2019-10-21王灏
王灏
黄瓜霜霉病俗称黑毛病,是危害黄瓜生产的最大病害之一,在全世界凡有黄瓜栽培的地区均有发生,是黄瓜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具有毁灭性损失的病害。此病的发生特点是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流行性强。特别是北方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发病均较重。黄瓜霜霉病在田间流行很快,叶片可在短期内迅速枯干,然后全株枯死,减产高达30%~50%;就全田而言,从零星发病到全田普发流行成灾,时间也很短,一旦流行,提早拔秧,缩短采收期。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为害蔓茎、卷须和花梗。幼苗期子叶易感病,正面呈现不均匀的褪绿、黄化,逐渐产生不规则的枯黄斑,背面产生黑灰色霉层,并很快变黄干枯。成株发病多在植株开花、结瓜之后,初期叶上产生水渍状淡绿色斑点,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病斑,颜色由淡绿转为黄色,后成淡褐色焦枯状。叶背产生灰色至灰黑色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病害严重时,由于病斑数目多,扩展快,多数病斑相互愈合,导致叶片提前焦枯死亡。通常叶片不脱落。中、下部叶片上多为大型病斑,多角形。后期上部叶片多呈现淡黄色、不规则圆形、微微隆起病斑,边缘黄绿界限不清晰,数量多,扩展快,致使全叶发黄,但霉层产生缓慢。抗病品种上病斑小,圆形、叶背很少产生霉层。随着大棚黄瓜和露地黄瓜生产的发展,黄瓜霜霉病的危害越来越大,连年危害发病面积占生产总面积100%,平均减产50%左右,发病严重的地块绝产绝收,霜霉病成为黄瓜生产的主要障碍。每年因霜霉病危害造成黄瓜减产60.5万公斤,经济损6万~7万元。
北方的保护地中,冬季病菌可在温棚内的黄瓜、甜瓜上侵染繁殖,春季传出大棚,进而为害露地黄瓜和甜瓜。8~9月甜瓜拉秧后,病菌又侵染秋季黄瓜及秋冬茬甜瓜幼苗,苗床上子叶即可严重受害,如此反复循环侵染。但在北方保护地黄瓜未发展之前,冬季有1~4个月瓜类断茬期,病菌如何越冬仍值得探讨。
1 发生特点与条件
露地病害多从低洼潮湿地段开始发生,并出现于距地面较近的叶片,形成中心病株后再向四周扩展。孢子囊主要经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传播。病菌从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在细胞间隙蔓延,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霜霉病发生和流行与多雨、高湿、昼夜温差大等条件密切相关,还与寄主品种的抗病性及栽培管理条件有关。
1.1 品种
黄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病性差异很大。通常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抗病性差,抗霜霉病性与抗蚜性之间有明显的紧密关系。
1.2 湿度
湿度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湿是发病前提,湿度高利于孢子囊的形成。空氣相对湿度在83%以上,经44小时病斑上就可以产生孢子囊。孢子囊的萌发需要水滴或水膜存在,干燥时不能萌发。在有水滴和适温条件下,孢子囊只需1.5小时即可萌发,2~3小时即可完成侵染。
1.3 温度
此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黄瓜生长期内的温度基本能满足病菌的发育。孢子囊在5~30℃均可萌发;侵入温度10~25℃;孢子囊在10~30℃均能形成,以15~20℃为合适。温度还影响病害的潜育期,15~16℃时为5天,17~18℃为4天,20~25℃为3天,25℃以上及15℃以下8~10天。露地开始发病的气温为16℃,适于流行的气温20~24℃。夜间冷凉、白昼温暖、多雨潮湿的气候利于病害流行。棚室中病害发生受小气候影响很大。
1.4 光照
孢子囊的产生要求光照与黑暗交替的环境条件。病菌在强光下孢子囊产生的量大,原因可能是增强光照促进了寄主的光合作用,为病菌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
1.5 叶片生理年龄
不同部位的叶片抗性有明显差异。顶端数片嫩叶发病轻或不发病,距地面较近的老叶发病也轻,以成熟的中、下层叶片发病较重。嫩叶可能是气孔尚未形成或气孔较少而发病轻,成熟叶上可能是由于叶内可溶性氮与糖的含量急剧下降而发病重。老熟叶片因钙素积累较多而较抗病。
2 防治试验
当前,常规农药百菌清、乙磷铝由于常期使用,植株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不佳。在本县植保站的指导下,引进了杀菌剂25%阿米西达悬乳剂,并进行药效试验和防治效果试验。通过2015年和2016年多点试验示范,2016年大面积推广。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目的 探讨25%阿米西达悬乳剂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2.1.2 试验方法 药效试验均采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对照设置与药剂处理区面积相同。试验地点在宽甸镇城厢村温室,每个处理100株,二次重复。5月4日发病初期调查每区发病株数。然后喷第一次药,5月14日喷第二次药。
2.1.3 试验处理 处理1:25%阿米西达悬乳剂(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上海农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处理2:25%百菌清(国产);处理3:喷清水。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情调查结果 5月24日调查病株数,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施用25%阿米西达悬乳剂的防治效果远高于其他药剂,两次重复平均防效为99.3%。统计分析见表2。
从表2看出,药品间病情指数差F值50.22,达到极显著水平。
从表3看出,百菌清与对照比较药效不显著,25%阿米西达悬乳剂与对照比较,药效达到极显著水平,25%阿米西达悬乳剂与百菌清比较达到显著水平。
2.2.2 25%阿米西达悬乳剂的治疗效果 测定25%阿米西达悬乳剂对病斑的治疗效果,以便确定见病打药的可能性。方法:采取固定叶片,固定病斑(用笔圈出病斑大小)。已变色有坏死为二级,调查40片对照20片,然后喷200毫克/公斤25%阿米西达悬乳剂。4天后调查,凡水侵状消失,恢复绿色,只留坏死点痕迹的为痊愈。病斑扩大测为三级,统计病情指数及治愈率。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看出,25%阿米西达悬乳剂对初发病斑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坏死病斑可维持原状不再扩大,治愈率达62.27%。
2.2.3 产量调查情况 应用25%阿米西达悬乳剂防治黄瓜霜霉病,延长了采收期,黄瓜产量明显提高,一般增产20%~30%。2016年笔者在城厢村温室调查,施药比不施药增产10065公斤,增产23.1%。2016年的露地试验,施药比不施药亩增产810公斤,增产26.5%。见表5。
2.2.4 经济效益评价 通过试验,应用25%阿米西达悬乳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经济效益综合列表如表6。
产量按每亩增产20%计算,2015~2016年两年合计推广面积为650亩,其中保护地100亩,增收12万元,露地400亩,增收25.72万元,除去防治费用,合计净增收37.64万元。
2.3 结论
通过两年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可明显看出,25%阿米西达悬乳剂防治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高,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显著,防效都在99%以上。今年还用25%阿米西达悬乳剂防治番茄斑枯病、白粉病100亩,获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有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