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2019-10-21翟临生
猪蛔虫是在猪小肠中寄生的一种线虫。其感染猪后,导致病猪生长发育变缓,饲粮转化率降低,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导致肠道堵塞,造成病猪全身黄疸,最终引起死亡。给养殖业的发展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影响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科学的防控。
1 病原简介
猪蛔虫病的病原为猪蛔虫,属于蛔虫科。其外观呈现两端钝圆的圆柱形,中间稍粗,外观呈粉红色。其雄虫成虫为12~25厘米,雌虫略大,在20~35厘米。其成虫主要是在猪的小肠内寄生,对仔猪的危害尤其严重。猪蛔虫具有很强的传播和繁殖能力,其生长发育不需要通过中间宿主。其虫卵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够长时间在环境中存活,当健康猪接触到被虫卵污染的物质时就可能会被感染发病。猪蛔虫感染还能够造成各脏器的损害。当猪饲料和饮水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时,就容易感染本病。
2 临床症状
本病最易感的猪群为处于3~5月龄的仔猪。虫体对不同部位的侵袭会造成不同部位的病变。当其幼虫感染肺脏后,就会造成蛔虫性肺炎。临床上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心跳和呼吸加快,严重会导致死亡。成年猪感染后表现磨牙和异嗜,最终变成僵猪。当猪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时,会表现为腹痛,直至死亡。蛔虫在胆道内寄生時,表现为体温下降,四肢乱踢。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小肠黏膜严重充血,而且有轻度的水肿情况。在肠道内有大量的虫体,小肠内还可见有炎性病灶,并有浆液性的渗出,有时候变为脓性渗出。肝脏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表面的出血点呈现针尖大小。将肝脏切开后可见脂肪变性严重,并流出红色的浑浊液体。在肝脏的切面中还可见有暗红色的虫道。胆管有时出现破裂。病猪的肺脏也有充血和肿大情况。切开肺脏也可以见到有大量粉红色的虫体,虫体呈现圆柱形,中间略粗。有时可见病猪肠道阻塞,甚至可见有肠道破裂的情况。
4 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可以做出确诊,如果症状不明显的猪蛔虫病,可以通过实验室方式进行确诊,实验室方式采用镜检,取发病猪的粪便进行镜检,取10克粪便,捣碎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充分饱和的盐水后不断搅拌,将搅拌之后的液体过滤,静置半小时后,使用大小为1厘米直径的金属圈获取悬液膜,制成标本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有大量的蛔虫卵,这些卵外观呈椭圆形或者是圆形,外观呈黄褐色的卵壳,直径大约有60微米。对于病死猪可以将其剖开后取肺脏和肝脏部分病料进行观察,从中发现有幼虫,可以确诊本病。
5 防治
5.1 预防
对猪蛔虫病的防治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预防需要从加强饲养管理开始。这就要做好环境卫生,对圈舍和周围环境以及器具等进行清洁,这就要求对圈舍以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和消毒,可以将环境中的蛔虫虫卵彻底杀灭,防止其向周围传播感染。母猪要进行生产前要对猪舍进行打扫并消毒,同时要对猪舍内的环境进行调整,保持具有良好的空气和温湿度。尤其是要保持猪舍的干燥。蛔虫适宜生存的条件是潮湿阴冷。干燥的环境能够减少蛔虫的生长繁殖。养猪场要进行定期驱虫,尤其是对仔猪要进行驱虫。通常是每年要进行2次驱虫,一周要进行2次环境消毒。还要对猪粪进行处理,猪蛔虫的感染,一般均是通过虫卵感染后发展成为成虫。而感染的病猪不断通过粪便向外排出虫卵,因此,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虫卵,具有极大的传染因素。由于有的猪场并无粪便处理设备,因此就容易导致粪便中的虫卵向周围传播,需要对粪便进行处理。在养殖中,要将排便区和饲喂区分开。防治粪便将饲料污染。对于空怀期的母猪要进行驱虫,对于妊娠期的母猪,在产前可以进行热水冲淋,防止皮肤上携带有蛔虫卵感染小猪。断奶后的仔猪要分舍饲养。
5.2 治疗
本病的治疗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驱虫,常用的驱除猪蛔虫的药物有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用药方式为注射或口服。药量应当按照说明书严格使用,不能加量。
作者简介:翟临生(1982-),男,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禽产地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