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9-10-21曹忠华
曹忠华
农作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注重农作物废水管理技术、农作物轮作技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将化学、物理、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提升农作物粮食产量。
1 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1.1 肥水管理技术
肥水管理技术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时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做好肥水管理工作。肥水管理中,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对肥料使用比例进行调整,例如针对小麦锈病可施用磷肥。同时,还要注重农作物的浇水环节,根据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适当的进行浇水,将浇水量控制在最佳区间,防止出现积水,有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
1.2 农作物轮作技术
农作物的轮作技术是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优化农作物的轮作年限。为了防止出现病虫害,要注重轮作物的选择,尽量选用与该地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轮作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在实际的轮作过程中,要注重土壤的疏松工作,以此保证农作物顺利出苗。为了保证农作物轮作技术的顺利实施,要对该地区的气候、水文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农作物轮作技术方案。
1.3 农作物品种选择
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农作物品种的选择要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现场的勘察工作。根据地区的季节特点出发,加强对早播以及晚播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将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整合,结合生长期的长短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播种。在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上,要根据农作物茬口的衔接程度出发,注重对耐寒性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保证农作物顺利生长。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1 化學防治技术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化学防治技术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正确的科学药物进行防治。同时,在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时,由于化学药物的药性较强,处理不当将会对土壤以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化学药物的施用计量,例如,蛾类病虫害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合理调整其用法用量,有利于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2.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较好,物理防治可减少环境污染,在当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用较广。物理防治技术,就是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孵化环境产生破坏,并适当的增加人力对其农作物病虫害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从而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生存几率。例如,可通过高温浸种的方式对农作物中的病虫害进行破坏,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成本。
2.3 生物防治技术
当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相对成熟。化学防治及物理防治技术会对土壤以及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此时为了提升整体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要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优势,通过以虫治虫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例如,可通过真菌、细菌等提升病虫害感染疾病概率,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有利于降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