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能力的《质量分析与改进》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9-10-21于晓辉周珍杜志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于晓辉 周珍 杜志平

摘 要:在《质量分析与改进》课程中增加实验部分,可以增强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学生的问题解决实践应用能力。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工具+实验+应用”五部分,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质量分析与改进;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3.091

1 前言

质量管理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它涉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质量管理学、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质量分析与改进》课程是为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基于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质量分析与改进》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区别于质量管理课程,《质量分析与改进》侧重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7种工具与7种新工具等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设置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解决,借助于计算机建模,自己动手去折腾。针对质量管理类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已有学者从事过研究。目前,在质量类课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设置、项目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而专门针对《质量分析与改进》课程中专业分析工具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教改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以上分析,可通过增加一些实验教程辅助教学,由此本文提出统计学等质量分析工具实验内容在课程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课程问题分析

质量分析与改进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课程偏重概念、方法和工具知识的讲解,学生互动、实验与实践环节较少,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质量分析与改进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问题有几点:一是教学形式与手段比较单一,课堂趣味不足;二是质量分析与改进类教材滞后于质量管理实践的变化,难以满足企业对新型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三是侧重理论知识灌输,无统计分析类软件支撑;四是与课程有关的实践内容较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准确等等。由于以上原因,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很突出,需要在对课程活动进行界定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究和改革。

3 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1)开展围绕“典型应用案例”模式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案例逐步引出质量分析与改进的基本工具,从多视角了解质量分析与改进的过程。

(2)改革质量分析与改进课程考试体系和考核方法。改变原有的单一考核方式,增加实践动手能力的操作考核方式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考查学生不同质量分析工具的灵活应用能力。充分利用Mintitab、Execl等统计学软件,突出实验应用等实践能力培养。

(3)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倡采用“游戏型”教学模式。改变课程的知识灌输模式,通过引入一些拓展游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基于“理论+工具+实验+应用”设计课程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见图1。授课对象是大三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质量管理学知识,在理论部分主要复习一些与质量有关的基本理论,如TQM等,再引入与质量改进密切相关的质量检验知识、工序能力等相关知识;在工具部分,主要设置常用的7种老工具、新工具,增设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价工具;实验部分,主要设置“工具”与“评价”两部分内容,在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上机实现工具,结合上机习题形式,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应用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已经学习的工具,自己寻找供应链质量、设计质量、数据质量或者服务质量部分案例,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在课程中增加实验部分,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入“游戏型”教学模式,在游戏中让学生掌握质量分析的常用工具。另外,本课程与《统计学》《质量管理学》《高级经济学》《企业运筹学》等相关课程具有相通的教学规律,本文设计 “理论+工具+实验+应用”的教学探索模式可对相关课程的实践改革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具有一定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尚志,陈发来.《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31(6):764768.

[2]李群霞,刘博文.案例教学法在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169170.

[3]佟成军.“互联网+”背景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课程教改探索[J].科學咨询(科技·管理),2018,585(05):13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