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法处理对刺五加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2019-10-21韩笑李悦逄东霖马尧
韩笑 李悦 逄东霖 马尧
摘要:为解决刺五加种子发芽难,出苗率低的问题,本实验从研究刺五加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入手,适当采用化学方法,研究内外条件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解决人工繁殖中种子萌发率低的难题。试验表明:刺五加种子没有发芽,与形态后熟有关,采用赤霉素处理效果好,浓度越大越好,以200~300mg/L为最佳。硫酸处理浓度不超过60%;过氧化氢处理浓度不超过4%;高锰酸钾处理浓度不超过0.9%,这些都有利于种皮的破损。
关键词:化学处理方法;刺五加种子;生理指标
基金项目:2018年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同前处理对刺五加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项目编号:吉农院合字〔2018〕第002号
中图分类号:S567.1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8.022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 Maxim.)Harms),又名五加参、刺拐棒,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和根茎,在我国本草医籍中均有记述。刺五加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广西等地。树皮作五加皮入药。叶、茎、果实亦可供药用。该药性温,味辛、微苦,无毒,入脾肾经。能扶正固本、补肾健脾、益智安神。主治脾肾阳虚,腰膝酸软,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1]。
经多处实地考察,未见刺五加灌木丛下有实生苗,说明种群自然更新较难。扦插生根率和移栽率极低,种子发芽极其困难,当年播种发芽率极低,大多隔年发芽,给种苗繁殖带来诸多不便。本实验从研究刺五加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入手,如寻找生长的适宜条件,适当用化学物质处理,研究内外条件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解决人工繁殖中种子萌发率低的难题。提高刺五加种子发芽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药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所用种子于2018年5月20日采自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中药学院实习基地,经中药学院奚广生教授鉴定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 Maxim.)Harms)。挑选无瘪粒、完全成熟的刺五加种子,水选,除杂,晾晒,层析后,置于冰箱处保存。
1.2方法
1.2.1硫酸处理 种子在室温下分别用浓度为0%、20%、40%、60%、80%的硫酸处理,不处理的为空白对照,处理时间为以清水浸种最适宜时间为准。
1.2.2 过氧化氢处理 种子在室温下分别用浓度为0%、1%、2%、3%、4%的过氧化氢处理,不处理的为空白对照,处理时间为以清水浸种最适宜时间为准。
1.2.3 高锰酸钾处理 种子在室温下分别用浓度为0%、0.3%、0.6%、0.9%、0.12%的高锰酸钾处理,不处理的为空白对照,处理时间为以清水浸种最适宜时间为准。
1.2.4 赤霉素处理 种子在室温下分别用浓度为0mg/L、100mg/L、200mg/L、300mg/L、400mg/L的赤霉素处理,不处理的为空白对照,处理时间为以清水浸种最适宜时间为准。
1.2.5 指标测定 将化学方法处理结束后的刺五加种子分别用清水洗净,置于铺有2 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100粒,8次重复,4次重复为种子发芽实验,另外,4次重复的种子在发芽时用于测各种生理指标的材料。培养皿中放入清水,以没种子一半的厚度为准。采用GTOP-310B 光照培养箱培养,培养箱温度24℃~25℃。发芽期限设定20d。
将种子用清水浸种、热水浸种、低温层积、变温层积等方式处理后,冲洗干净,测得各项生理指标,如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淀粉、丙二醛含量;种子含水量、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找出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
种子含水量测定:采用鲜重法[2]。
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G-250考马斯亮蓝法[2]。
种子淀粉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2]。
种子电导率含量测定:采用电导法[3]。
种子丙二醛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2]。
种子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2]。
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2]。
1.3数据分析
测定的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硫酸处理刺五加种子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种子,种子发芽率为0。
随着处理种子的硫酸浓度的增加,种子含水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种子的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从种子含水量说明种子透水率低,说明处理种子的硫酸浓度与含水量有密切关系。
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变化,硫酸浓度为40%达到最高,之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可能有硫酸浓度过高造成一定的伤害有关。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60%~80%的硫酸浓度处理差异不显著。
种子中淀粉含量随硫酸浓度的增加逐渐是先上升再减小,20%的硫酸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40%、60%、80%硫酸浓度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異极显著。硫酸处理只增加种皮的透性。
种子中丙二醛含量随硫酸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含量在硫酸浓度为80%时达到最高,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种子中丙二醛含量的最高值比对照增加4倍,变化程度极显著。
种子中电导率含量随处理种子的硫酸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种子中电导率含量的最高值比对照增加只有不到1倍,变化程度不显著。
种子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硫酸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60%浓度时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种子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硫酸浓度逐渐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硫酸浓度处理对于刺五加种子内的生理指标都有一定影响,处理种子的硫酸达到一定浓度,其各种生理指标变化显著,硫酸浓度增加到80%时酶活性会下降,对种子可能造成一定的酸害。
2.2 过氧化氢处理刺五加种子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濃度的过氧化氢处理种子,种子发芽率为0。
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种子含水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种子的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从种子含水量说明种子透水率低,说明过氧化氢浓度与含水量有密切关系。
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过氧化氢浓度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3%达到最高,随之下降,但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增加只有1倍,变化不显著。
种子中淀粉含量随过氧化氢浓度逐渐减小,1%~2%过氧化氢浓度处理的淀粉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4%过氧化氢浓度处理的淀粉含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种子中丙二醛含量随过氧化氢浓度逐渐增加,含量增加在2%达到最高,随之下降,但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的种子中丙二醛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增加只有1倍,变化程度不显著。
种子中电导率含量随过氧化氢浓度逐渐增加,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的种子中电导率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增加最多只有1倍,变化程度不显著。
种子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浸种时间逐渐增加,先上升又降低,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种子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过氧化氢浓度逐渐增加,先上升再降低再上升即不规律的变化,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过氧化氢处理种子对于刺五加种子内的生理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过氧化氢浓度越高,其各种生理指标变化越显著。同时过氧化氢处理种子也增加了刺五加种皮的透性。
2.3高锰酸钾处理刺五加种子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处理种子,种子发芽率为0。
随着高锰酸钾浓度的增加,种子含水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种子的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从种子含水量说明种子透水率低,说明高锰酸钾浓度与含水量有密切关系。
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高锰酸钾浓度逐渐增加,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即不规律变化。蛋白质含量在高锰酸钾浓度为1.2%时达到最高,但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增加只有1倍,变化不显著。
种子中淀粉含量随高锰酸钾浓度逐渐上升,高锰酸钾浓度为0.3%时达到最高。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即不规律的变化,但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种子中丙二醛含量随高锰酸钾浓度逐渐增加,含量增加在高锰酸钾浓度为0.3%达到最高,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即不规律变化,但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的种子中丙二醛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增加只有1倍,变化程度不显著。
种子的电导率含量随高锰酸钾浓度逐渐增加,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的种子中电导率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增加只有1倍多,变化程度不显著。
种子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高锰酸钾浓度逐渐增加,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种子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随高锰酸钾浓度逐渐增加,高锰酸钾浓度为0.9%时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高锰酸钾处理种子对于刺五加种子内的生理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高锰酸钾浓度与各种生理指标变化有的有规律,有的无规律。
2.4 赤霉素处理刺五加种子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种子,种子发芽率为0。
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种子含水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种子的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从种子含水量说明种子透水率高,说明赤霉素浓度与含水量有密切关系。
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赤霉素浓度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在100mg/L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再上升即不规律变化。但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种子中可溶性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值约为对照的1倍,其他变化显著,可能是蛋白质发生分解。
种子中淀粉含量随赤霉素浓度逐渐下降。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种子中丙二醛含量随赤霉素浓度逐渐上升,赤霉素浓度100mg/L达到最高,随后下降,但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种子中丙二醛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减少只有1倍,变化程度不显著。
种子中电导率含量随赤霉素浓度逐渐增加,赤霉素浓度200mg/L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再上升即不规律变化。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种子中电导率含量的最高值比对照增加只有1倍多,变化程度不显著。
种子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赤霉素浓度逐渐增加,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种子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赤霉素浓度逐渐增加。各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赤霉素处理种子对于刺五加种子内的生理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赤霉素浓度越高,其各种生理指标变化越显著。
3 结论
通过以上对刺五加种子的化学处理实验,可以看出对刺五加种子的不同处理会影响种子内部的生理指标变化。种皮厚度抑制了种子发芽,使种子透水率低,影响了种子发芽率。同时,种子的后熟作用也限制了种子的萌发,但种子内也发生相应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用化学的方法处理种子,通过其生理指标的变化,找出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是种子的后熟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是使种子发芽的主要方法,其他化学方法主要是使种皮透性加大,通过本实验探究找到刺五加种子不发芽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邢朝斌,沈海龙,黄剑,等.不同温度、时间层积处理对刺五加种子发芽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6(05):9-11.
[2]张治安,陈展宇.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D].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07):31-89。
作者简介:韩笑,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开发。
通讯作者:马尧,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生理生化教学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