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课堂”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2019-10-21赵地阔
青海省祁连县充分发挥“一县一基地一特色”党员教育基地作用,探索创新党员教育方法,拓宽党员教育渠道,打造“闭环”学习教育模式,疏通了党员干部学习经络,增强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设“理论课堂”,突出党员教育针对性。发挥县委党校理论教育主阵地作用,聘请省州党校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培育骨干专职教师,通过采取“菜单式”和“个性化”培训模式来推行“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党校教师+业務骨干、党校教师+先进典型”的“1+1”授课模式。同时,配合学员“咖啡论坛”、体验式拓展训练等“双向”互动教学方式来讲解知识,把传统“一言堂”变为“群音汇”,系统提升党员理论修养。
创建“红色课堂”,实现党员教育丰富化。深入挖掘西路红军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以清明、七一、十一等节日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扫墓祭奠英烈、参观纪念苑等“红色教育”系列活动,让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祁连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聆听革命先辈奋战祁连山的英雄事迹,引导党员守初心、悟初心、践初心。
打造“实践课堂”,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把特色鲜明、示范效应好的非公经济组织、农牧民协会、家庭牧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作为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示范点,以自办、委托、联办等形式对农牧民党员进行覆盖式轮训,形成点面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维实践教育格局。同时,充分利用“田间课堂”“车间课堂”“流动课堂”为农牧区党员制定“农家套餐”,增强党员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能力。
用活“网络课堂”,推动党员教育常态化。发挥网络“微平台”便捷互动的优势,运用“三级”党员微信群和“手机村务通”APP互动平台实时发布政策理论、党建动态、典型经验等方面内容,为广大党员打造“指尖微课堂”。同时,发挥农牧区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教育“新窗口”、服务群众“新纽带”作用,完善站点管理,推行“周记录、月督查、季通报”制度,动态调整学习计划,打通党员日常教育的“最后一百米”。 (赵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