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历史 不忘丰碑

2019-10-21刘洪军

关键词:南泥湾铸就丰碑

刘洪军

“茫茫草原,凛冽秋风,扶犁东野,汗珠挂胸,丰衣足食,幸我老农”——这是吕梁山走出的抗日英雄郝光农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年代,正是无数个郝光浓式的英雄用铮铮铁骨和汗水智慧在亘古荒原上艰苦奋战、默默奉献,才铸就了“北大荒精神”这座不朽的丰碑。

“北大荒能有今天不容易啊!”“真是居功至伟!”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对垦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缅怀历史,我们常怀敬畏;牢记嘱托,我们继续奋斗。

1948年,在国家和人民急需粮食的危急时刻,响应党中央“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号召,伴着解放战争隆隆的炮声,一支由当时松江省绥滨县人民政府抽调的50余人、16挂马车组成的“拓荒队”挺进火犁村东部荒原,屯垦开荒,拉开了绥滨农场开发建设的序幕,也成为了垦区为数不多的建国前农场。

历史是根,精神是魂。跟绥滨农场一样,北大荒开发建设的70余年里,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复转军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播撒了希望,他们用坚实的足迹在这片土地耕织了梦想,他们用火热的青春在这片土地铸就了丰碑。历史没有忘记他们的功绩,当我们收看《丰碑:北大荒精神》,透过那一帧帧珍贵的影像资料,聆听那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垦荒故事,更能从中能探寻到北大荒精神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源、发展之魂。“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始终提醒着北大荒儿女不要忘记创业之苦,兴业之艰,激励着垦荒后代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北大荒是一片英雄之地,而绥滨农场的开发建设者们也是这英雄群体的一员。那十六挂马车碾碎了严寒,拓荒者们在这片沃土点燃了垦荒之火,“三迁场址”而不畏艰苦,用执着扎根在这黑松两江之畔;1000多复转官兵英雄卸甲挺进这里,用军魂在这片土地铸就了不朽的丰碑;4000多齐鲁好儿女支援边疆,将火热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热土;6500多五湖四海的知识青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无限生机。当年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拓土耕耘,将辛勤的汗水无私地洒向了黑土地,在千古荒原上建起了一座座垦荒者的家园,为农场今天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绥滨农场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功劳簿上有他们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为人民开荒,死为人民站岗”,这是王震将军生前的遗言。1954年,在王震将军的号召下,开发南泥湾的老部下来了,他们高举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旗帜,打响了向荒原要粮的战役,为开发北大荒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三江平原上建起了一个个现代化的国有农场,筑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农垦新城。北大荒人始终没有忘记南泥湾是北大荒精神的源头,60年后,北大荒与南泥湾再携手。2019年,绥滨农场带着北大荒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走进了南泥湾,肩负着使命要将這“陕北好江南”建设成为国家水稻公园,打造成为黄土高原农垦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这是历史与现实的接力,这是北大荒精神火种的时代传承。

(作者系绥滨农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南泥湾铸就丰碑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千锤百炼,铸就十佳
丰碑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南泥湾途中》
南泥湾开荒志
竭诚铸就返乡创业路
南泥湾
丰碑
拐一下弯,就能铸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