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哪里来
2019-10-21陆宁
陆宁
北大荒,一个辽远而神奇的地方,学生时代起,这个名字就印在脑海深处。美丽富饶的三江平原,一马平川的肥沃土地,是那样的让人神往、使人遐想。我初次接触到《丰碑:北大荒精神》,首先就被“北大荒”三个字吸引住了,35分钟的片子,是一口气看完的。好作品总会让人产生再看的冲动,这部纪录片同样如此,我忍不住看了好几遍,每次内心都会深受触动。那些尘封往事、那些英雄人物、那段激情岁月、那种昂扬精神,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动、崇敬。
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开发之初的北大荒冰天雪地、沼泽遍布,是一片面积广大的蛮荒之地。一批又一批开发建设者来到这里,风餐露宿、爬冰卧雪,不畏艰难困苦,用自己的双手在旷野荒原创造未来。他们当中有刚从战场硝烟中走出来的革命军人,转战千里,直奔北疆;他们当中有青春洋溢的知识青年,热血沸腾,会聚东北。建房急需木材,战斗功臣汪立国率领战士闯进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拖着被子弹打碎了的残臂,在齐腰深的积雪里挥斧伐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侦察英雄的原型王树功,从未向人提起过自己曾经的辉煌,一直默默地工作在收发岗位上;来自北京的刘瑛到北大荒时只有14岁,几经努力成为我国第一个女收割机手,主动放弃回北京的机会,在北大荒一干就是近半个世纪。
他们满腔热情,坚韧不拔。荒原开拓充斥着千难万险,但是拓荒者们不怕苦、不怕难,对事业充满热情,面对困难从不畏缩,始终昂扬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冻馍馍,雪花汤就饭;吃苦为人民,乐在苦中间!”特等功臣迟子祥曾在战斗中冻掉了两个手指和10个脚指甲,身负5处重伤,可在生产急需农具的关键时刻,他站了出来,硬是利用简陋的铁匠炉打造出1200多件农具。伤残军人们相互搀扶着,搭配成组劳动,双目失明的挑担子,腿部伤残的负责捡粪和领路。八五二农场离休干部张树发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外面刮着大风,雪还从墙缝窜进去,早晨起来,从胸前到帽子上都是一层白霜,没菜吃就煮黄豆加咸盐,喝黄豆汤喝盐水,一冬天见不到几片菜叶。
他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拓荒者们在荒原上默默坚守、奋力拼搏,甚至不惜牺牲生命。雁窝岛至今还流传着任增学“潜水挂钩”的故事:1957年春播时节,在六台拖拉机陷进雁窝岛沼泽地时,共产党员、复转军人任增学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三次扎进冰冷刺骨的泥浆中,终于将绞盘机的挂钩挂在了拖拉机上,最后晕倒在沼泽地里,差点再也起不来。北大荒的冬天特别寒冷,将近零下40摄氏度,很多垦荒队员都冻伤了。垦荒队员朱荣政十个脚指头都冻掉了,却一声不吭坚持劳动,直到第二年春播的时候才被大家发现。队员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大家,早点接受治疗。他说,因为想一直跟大家一起战斗。多少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人们,没能亲眼看到今天的北大荒,长眠于这片土地。他们难道不热爱生命吗?当然热爱。但他们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就是要奋力建设新中国,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为了这个梦想他们已经忘记了小我。
幸福从哪里来?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答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革命先辈用汗水、用热血创造出来的。北大荒精神就是制造出今天的幸福的源泉之一。走得再远,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将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精神,领悟到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今天的美好生活,要倍加珍惜;先辈的精神品质,要好好传承。对于后来者而言,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一项重要内容。无疑,《丰碑:北大荒精神》是一部值得静下心来观看的生动而感人的好教材。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