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青春似火红
2019-10-21胡耘翰
胡耘翰
看了《丰碑:北大荒精神》,身为黑龙江人,我因北大荒精神而自豪。“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成果时所留下的精神宝藏,也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重要组分。
艰苦奋斗永传承
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一穷二白的荒原上日夜奋战。他们前赴后继开发建设北大荒,献青春、献终身的感人故事,都铭记在这片土地上。拓荒英雄和模范集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他们的入党誓言。
历史上的北大荒环境恶劣,所有的封建王朝和侵略者只能成为荒原的过客。只有当共产党领导的以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农垦战士高举起艰苦奋斗的旗帜向这里英勇进军的时候,才使这沉寂了千万年的荒原第一次绽露出笑容。炎热的夏天,沼泽地连绵数十里;寒冷的冬日,积雪厚度达一两米。居住的房子不防寒,刮着西北风,雪还从墙缝窜进去,战士们睡觉得戴着狗皮帽子;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菜吃,战士们一冬天见不到几片菜叶。生活在富足年代的我们,是难以想象这样的处境的,更难以想象这样的处境下人们竟能创造出这样的拓荒奇迹。可这却是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不该忘记,这样的精神不能埋没,即使在生活条件根本好转的今天,我们仍要继承这样的精神,做好为党和人民事业吃苦打硬仗的准备,如此才不负共产党员这一光荣身份。
默默无闻勇担当
曾经战功赫赫的功臣们,原本可以按照各自的军衔享受优厚的待遇。可在党中央吹响北大荒开发的号角后,十万人投入到北大荒的新战场,数不清的战斗英雄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这片黑土地,如此地义无反顾,如此地无怨无悔。
每当国家和人民急需粮食时,北大荒人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地倾情奉献。1960年,全国陷入严重的饥荒之中。北大荒人节衣缩食支援灾区,不但足额上缴了每年600万斤的任务粮,还硬是挤出了63万斤粮食运往灾区。2002年,SARS病毒疯狂肆虐,首都粮食告急。黑龙江垦区连续七天向北京紧急发运大米,有效缓解了首都缺粮状态。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襲来,黑龙江垦区三天就紧急筹集了480万斤粮食,并捐款2000万元驰援灾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北大荒人一直用自己的实践遵从着党的指示,完成着自身历史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默默无闻不张扬,困难自己扛起,粮食交给国家,这是北大荒精神中最闪亮的那份光芒。这份光芒照耀着我们的道路,也照耀着我们的灵魂,是不能磨灭、不可忽略的。我们唯有接过精神的火炬,让这光芒继续照耀下去,照耀到更广阔更遥远的地方,才能不负先辈的奉献牺牲。
青春飞扬涌向前
这片黑土地上,有着数不清的中华儿女将一生奉献给了拓荒事业。他们之中有老红军战士,有身残志坚的荣誉军人,有战斗英雄,也有城市知识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来时都还很年轻,拓荒有了显著成果时他们匆匆已老。从1963年到1976年,先后有54万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很多人刚来时不过十五六岁。14万复转官兵的年龄则普遍在二三十岁。在他们的青春年代里,没有所谓的个人生活,只有共同的理想家园。他们的青春始终是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功名利禄之思,没有食色悠游之想。这样的青春显得那么纯净、那么壮美;这样的青春就如同我们的创业年代那样激情飞扬、炽热火红。
这样的青春,是生活在富足年代的我们所未经的。在我们享受青春时,也要记得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人度过的与我们不一样的青春;在我们张扬青春、强调着青春的自我属性时,也要记得曾经有一种在共同理想下烈烈燃烧的青春。北大荒精神,也是一种别样的青春精神,永远年轻,永远向前,永远能给年轻人带来深层的启示。
(作者系佳木斯日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