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规范特殊类型招生,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2019-10-20秦璐
秦璐
文章旨在通过对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及《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的基本要求》两个文件的解读,从特殊类型招生的新变化出发,探索普通高校如何使特殊类型招生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提高特殊类型人才的选拔质量。
特殊招生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普通高校招生中的一些特殊类型或特殊政策。大多数特殊类型招生仍要求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按规定程序录取;个别特殊类型招生(如保送生、体育单招等)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采取单独的选拔录取方式。入学后,特殊类型招收的考生待遇一般与普通类考生相同。因其专业要求和招生录取方式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特殊类型招生成为招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难点,也广受社会关注。
1 教育部文件解读
教育部于2018年12月29日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的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对部分特殊类型招生提出了新要求。
1.1 基本原则
1)明晰定位。明确特殊类型招生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高校、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及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各司其职,确保特殊类型招生考试的顺利进行。
2)规范管理。从特殊类型考试的报名、考试组织、录取规则、公开公示等方面,《通知》中都体现“严格”二字。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特殊类型考试的重视程度。绝对不容许考试过程出现任何有失公平的情况出现。
3)择优选拔。《通知》中明确,在录取中要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相关考生的专项测试要求和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中央部门高校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标准,逐步提高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4)分类指导。针对高校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保送生这四类不同情况的特殊类型招生,在《基本要求》中做了详细规范,使特殊类型考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充分体现公平、科学、合理、有效。
1.2 四种特殊类型招生
1)艺术类专业招生
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省统考”)和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两种形式。艺术类专业招生一般包括美术与设计学类、音乐类、舞蹈类、戏剧与影视类、艺术特色类专业招生。
2)高水平艺术团招生
高水平艺术团考生为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同时还应具有音乐、舞蹈、戏剧类等艺术特长。高校结合本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研究提出本校艺术团录取考生高考文化成绩最低要求方案。高水平艺术团录取到高校后就读于文史或理工农医等普通类专业,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校的文艺排练和演出。
3)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高水平运动队考生须符合普通高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报名要求,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到高校后就读于文史或理工农医类普通类专业,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校的体育训练。根据《基本要求》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对象不限年龄。专业测试采取全国统考、高校联考和高校校考等多种组织方式。
4)保送生招生
保送生是经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录取的免予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高校组织考核予以择优录取的考生。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2019年,省级优秀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5类人员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
1.3 特殊類型招生考试新变化
1)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通知》和《基本要求》中对提高特殊类型招生文化课成绩都有涉及。近年来,通过特殊类型招收进入大学的学生难以跟上普通类招生学生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促使学生综合发展,达到文化课与艺术专业协调平衡发展,消除某些艺考中出现的因为文化课分数要求低,而报考的“曲线高考”现象,各类特殊类型招生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在《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到2019年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将分别不低于当地高考二批次控制线的70%或75%,而2018年的要求则是65%。
2)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原本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综合素质发展,但是从近年来的实际操作来看,有的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并有将优秀的学生评选出来,导致“省级优秀生”的评选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因此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成为人们意料之中的举措。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不再具有保送资格条件。
3)逐步取消艺术类校考。艺术类校考有助于高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及要求选拔人才,但是因为专业考试校考多由高校自主举行,在测试内容及形式上存在诸多复杂因素,使得公众对艺术类专业校考的公平公正产生质疑。基于上述原因,“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2019年高校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一般不组织校考;2020年起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不再组织校考。”
2 高校如何应对特殊类型招生新变化
面对特殊类型招生出现的新变化,高校应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基础上,规范特殊类型招生考试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在学校招生章程及招生简章中做出明确要求。根据学校自身专业设置要求及社会发展需要,科学选拔高质量的特殊类型人才。
2.1 坚持公平原则,逐步提高特殊类型招生文化成绩
特殊类型招生通常被许多人当成是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进入大学的一条捷径。从录取分数来看,特殊类型招生确实相比普通类招生,分数低一些。这样的情况也使大众产生特殊类型招生欠缺公平的印象。因此高校在制定录取原则时应坚持公平原则,适当提高对特殊类型考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
2.2 严格组织考试,规范特殊类型招生考试流程
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平公正原则贯穿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始终。从特殊类型招生考试的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考试的组织、录取等环节,层层把关,严格规范考试流程,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2.3 按照文件要求,明确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原则
根据教育部及各省文件要求,在制定本校招生章程及简章时,听取专业教师意见,明确招生录取原则、录取分数比例等关键问题,确保招生办法简洁明了、通俗易通,让考生清楚学校招生原则,避免因录取原则及方法不清楚给考生报考带来困扰。
2.4 完善仲裁机制,确保特殊类型招生公平公开
对于考生在特殊类型招生时出现的对考试成绩等产生的任何异议。高校应建立由专家组成的第三方仲裁小组,对问题试卷进行二次核查,及时反馈考生,给考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2.5 加强监督手段,保证特殊类型考试阳光透明
在考试过程中,采用全方位视频监督,并认真做好考试后的录像回放工作。使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全过程都在监控下进行,最大程度保证考试的阳光透明。
2.6 结合社会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特殊类型人才
在照顾到特殊类型考生艺术特长及兴趣的同时,关注特殊类型考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情况。建立特殊类型考生入校后的考察机制,结合学生特长、高校发展、社会需求等方面,对特殊类型考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使其得到全方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