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9-10-20刘禄喜
刘禄喜
摘要:数学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重要学科。但因为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师普遍沿用灌输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教学效果比较差。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158-01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cultivate pupil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stimulate students' desire to explore.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exam-oriented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ers generally use the indoctrination teaching method and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so the teaching effect is relatively poor.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related strategie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bility to innovate; Training strategy
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属于极为重要的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小学数学教学变革的阶段,重点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数学教学。因此,需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1.1民主与主体原则。学习环境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其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要在教学课堂上体现民主性,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摒弃我国传统的不适用于日常教学的模式。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保证学生掌握更大主动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1.2知识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前,需重视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并准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主要是因为新想法、新思路均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基础技能与思想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老师需系统化的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后老师注意引导,以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1.3质疑性。只有小学生怀疑的看待事物,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怀疑是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给予重视,并实施针对性措施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给予学生质疑的勇气,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质疑精神。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2.1营造合理的学习氛围。
(1)要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兴趣,也是一种好奇。大多数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好奇,教师就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好奇,让学生因此产生疑问,并形成一种探索的情感,进而就会使学生产生实践与创新的意识,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探索的阶段,要时刻给予适当的肯定,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法,在以后再遇到相同的问题就会回想起正确的方法。
(2)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适当的鼓励。
我们所说的创新精神或是创新能力,就是小学生的一种探索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创新行为后一定给予适当的鼓励,不能忽视学生的进步。有时学生的创新型的想法会显得很幼稚,但不得不说的是,那是他思考过后的结果,教师要以一种赞扬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每一份成果,并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中的不足点进行修正。学生的创新一定不会是完全错误或是完全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改正或是精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鼓励,以此來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
2.2创造适当的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基于一个适当的场景,若是学生处于一个拘束,思想不自由的环境中,一定不会过多的发展自身个性,只能是遵循着教师的言行毫无特色地进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无拘束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对其产生的每一个新奇的想法都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学生放开思想,积极进行创新行为。在课堂上一定不能够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没有完全的错误,任何想法都会有一个闪光点是值得其他学生进行借鉴的,因此,要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行为,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更快地学习知识,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才是数学学习的前提。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多角度、思维多向性的思考模式。数学的学习不能受到教材的拘束,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引导学生更多地运用侧面联想,启发学生学习的新思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定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探索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地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探索等行为,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景就是在学校的课堂上,但这也不是唯一的场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知识不应该只应用于考试,更应该应用于生活,使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掌握,并且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意识又能够得到极大的培养与发展。
2.4拓宽解题的思路,多方面地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将一个个数学方法进行组合利用的过程,在解题的过程中不要将思维固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式。以最简单的数学计算进行举例:我们都知道6乘6等于36,然后再问36等于谁乘谁,相信很多人都会说6乘6,这时不要忘记4乘9、3乘12、2乘18、1乘36这些都等于36。通过这个例子是想让学生明白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要灵活变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任何的数学问题都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为什么”,课堂上学生每发现一个问题都是一个进步的机会。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数学课堂上不要畏惧挑战,勇于探索才是进步的正确行为。通过这些行为,使学生学习的思路无限拓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现如今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培养其正确的思维观念,形成更具逻辑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将受益于终生。
参考文献:
[1]王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8(22):130.
[2]丰国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师,2018(S1):21.
[3]赵清香.浅析如何通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8(2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