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10-20温玉华

数码设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温玉华

摘要: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智慧和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基于这个角度,教师也应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可以从教材本身、课外主题活动、兴趣爱好三方面进行渗透来展开文章的讲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146-01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the thoughts, wisdom and val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five thousand years. Strengthening the infil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ill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deepen their good learning attitude. 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 teachers should also base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discipline to consciously penetr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itsel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terests and hobbies three aspects of penetration to carry out the explanation of the articl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ermeability; strategy

引言:新課改提倡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化的价值,增强爱国主义思想,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渗透传统文化,避免教育过程中存在只追求应试教育下唯成绩至上的教学现象和一成不变、毫无创新地讲解教材内容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中情感与态度模块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掌握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1 基于教材本身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课本教材知识,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深入挖掘和研究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文化内涵,致力于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任务的完成。[1]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羿射九日》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内容,了解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神箭手羿射了九个太阳,从而解救世人的神话故事,并以此来反应人类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和渴望。接着,教师要做好课程内容的延伸,准备一些神话故事,并向学生作总结归纳,令学生在理解课文背后的深刻内涵后,对传统文化也有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让传统文化深入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2 利用民俗传说等课外主题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寓于各地的风俗习惯、民间工艺中,并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理应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具备丰富的课外语文知识和文化底蕴,了解各种各样的民俗传说,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文化结构,贯彻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必须执行的“终身学习”教育原则,如此,才能了灵活运用民俗传说等课外主题活动,并总结出科学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深度体会到传统文化里的中心思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开发其内涵。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清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一,在重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注重对清明节习俗的介绍;二,运用独特有趣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于节日习俗的积极参与和适度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兴趣。清明节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其中涉及到的节日、民族以及风俗文化既能为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增添一抹亮色,又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助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让学生对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3 从兴趣爱好出发,渗透传统文化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可谓耳熟能详:“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的确,要加强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少不了兴趣给予学生的不竭动力。换个角度来看,学生无疑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意识下科学合理地去接触传统文化,尊重各个学生间不同的方式风格,实现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良性渗透。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赵州桥》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赵州桥一定会有着自己的考量和理解,并可能存在很多个性化的思考。教师可以安排多种多样的,有关展现自己心中那座赵州桥的形式,进行课堂、课下互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讯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明白传统文化是存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因而不能只死学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学生当中的重要地位。[2]

4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一直都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本身的课文教材内容出发,利用民俗传说等课外主题活动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深入引导学生研究探讨、交流沟通,整合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兴趣化发展培养学生一定的传统文化观念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海霞.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6).

[2]毛春红.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466(10):26-27.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