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铁路沿线环境景观治理策略

2019-10-20张文玲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

张文玲

摘 要:目前国内对铁路沿线景观的影响研究,仅限于铁路建设对周围的环境生态、噪声等环境影响,较少从景观学角度上对铁路景观影响进行研究,虽然铁路具有高速行驶的特点,但是铁路沿线的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人文景观;自然肌理;弘扬传统文化;火车窗外的风景线;完善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

济宁是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孔孟之乡和运河之都,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济宁市任城区长达40公里的铁路沿线是外地游客眼中的第一道风景,但由于管理衔接不到位,铁路沿线已成为垃圾的重灾区。现场利用无人机拍摄、定点监测等手段,更直接有效的全面掌握济荷铁路沿线周边具体情形,旨在进一步夯实铁路沿线整治基础工作。在铁路线下,大部分道路两侧荒草丛生,甚至在一些局部地段,有些居民种上了蔬菜。

当前铁路沿线绿化设计在环境保护与景观营造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济宁的独特性、多样性、复杂性的地域景观,为彻底解决铁路沿线的环境问题,如何将长达40公里的铁路沿线打造成外地游客眼中的第一道风景,是本次规划设计的“焦点”;而如何将绿色设计、地域特色进行有机结合,创建一条人工建设与人居自然相适应的绿色廊道,也是本次规划努力的方向。

一、项目规划构思

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打造亮点”的思路,对铁路沿线两侧环境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尤其是铁路沿线铁路栅栏外两侧各50米范围内区域的规划设计,以“拆”、“清”、“改”、“绿”为规划重点,采用点线结合、突出重点、生态防护与美化并重的原则,将铁路沿线建设成为一条生态、景观、防护于一体的绿色景观廊道。

在市区打造都市景观区,在城郊打造城郊绿带,在田野地带打造田园风光主题景观区,擦亮城市名片,把美丽连成线,以靓廊迎宾,充分展示济宁城乡面貌、生态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营造和谐安全的运营环境,给来济游客一路美景体验。

(一)人文景观表达——突出地域风貌和人文特点

项目将充分考虑火车行进视觉感官以及沿线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感受,尽可能增加绿化覆盖率,全面改善沿线视觉环境,营造现代都市门户入口形象,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力争通过科学规划、统一组织、综合治理、分区实施,把铁路沿线打造成为体现济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的窗口,让济宁有一条生态绿色的国际化铁路沿线景观长廊,让铁路成为市民和游客感受济宁城市特色风貌与文化魅力的风景线。

在城市设计的城市修补方面,从总体规划着手,改变该片区绿化空间缺乏、公共空间分布不均的现状,设计成符合公众审美要求、满足市民活动功能、具有良好空间尺度、体现城市特色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对沿线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进行粉刷美化、净化、绿化,最终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着力改善了铁路沿线城乡环境面貌,美化了沿街街道景观,展示了地域文化特色。

(二)自然肌理表达——基于城市生态建设的生态修复

此次整治工程结合铁路周边现有环境及工业企业搬迁情况,在铁路沿线周边充分运用植物的生态功能形成阻滞尘埃、降低污染的防护林,打造连贯绿化隔离带并营造出多彩且富于变化的线性景观廊道,实现铁路沿线景观与生态的融合。在一些生态敏感区域,通过生态恢复、植被修复和景观美化等修复策略,使铁路沿线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在济荷铁路市区段,依托旧城改造项目建设城市绿道和休闲绿地,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激发旧城区城市活力。

本项目采用“肌理”的构思,以景观设计唤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诉求,同时,通过进一步深化对“肌理”的分析、理解和认识,使本设计成为一个既反映生态有展现文脉的复合空间体系。

二、总体规划景观的空间布置

规划为了避免破坏整体环境,保持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田野地带采用开放性设计,打开视野空间,从而加强旅客感官与背景的亲和性。绿化设计完全采用立地条件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体现乡野乐趣。

城区段倡导绿色、低碳、休闲等现代城市理念。重点展示铁路沿线的经济文化风貌,根据车行速度与植物结合的比例尺度与之相适应,形成流动的景观。设计原则以点线面相结合,以各个路口为点,以铁路沿线绿地为线,以集中绿地为免。采用色彩绚丽、自然流动的大组团植物配置,突出城市景观风貌。

在城郊地段,以增大绿化量为主,净化空气,提升环境质量。采用重复、序列的景观模式,强调秩序感、力量之美。

三、创新与特色:

立足济宁实际,根据铁路沿线两侧的人文景观、城市景观、农业景观进行规划整治,结合当地“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文化底蕴,融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在规划过程中,提出分段分类分级治理策略,对关键区域进行重点设计。

(一)弘扬传统文化——孔孟之传承

济宁是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孔孟之乡,享誉世界的东方文化巨人孔子就诞生在这里。

规划中以传统风水理论为基础,营造山、园、城相协调的生态格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相结合,以“仁、义、礼、智、信”命名于各主题园并赋予不同功能,突出各自特色。绿地中,按照游人的活动尺度和步行活动空间尺度,轴线上插入曲线林荫道,在火车站区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题,设置石刻景石装点与其间,展现济宁儒家文化内涵。

(二)火车窗外的风景线——京杭大运河

明、清以来,这里更是成为“南通江淮、北达幽燕”的运河重镇,千里浩荡、碧波连绵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使这座美丽的城市融南汇北,积淀千年的运河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神奇与自豪。

在规划布局、功能设计中都体现“亲民”风格,为方便市民休闲娱乐,专门沿河打造了一条特色“亲民”景观带,从105国道北700米向南至太白湖湖堤,11公里的大运河东岸滨河景观形成一个整体。河二滩种植着水杉、馒头柳等乔木,与芦苇等水生植物相互映襯,精致古朴的木栈道蜿蜒其间,行走在木栈道上能够与大运河进行一次近距离接触。

济荷铁路沿线横跨京杭大运河区域,在保持古运河千年韵味的同时,融入生态绿色理念,整体自然而生动,美景一览无余,无不体现着最具济宁风味的景致,让外地乘客一睹这古老的黄金水道。

(三)完善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

在“城市修补”方面,运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未来,运用“保存”、“修复”、“翻新”、“再生”的城市修补理念,将城市“灰色”地带变为城市“活力”地带。

四、结语

通过对铁路沿线周边用地格局进行系统梳理,以及古运河与城市相融合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水韵风貌、绿地景观、视线视廊等总体要求,让生活在铁路两侧的居民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
浅谈唐代题壁诗与中国人文景观
柬埔寨吴哥人文和自然景观调查研究
浅析城市公园的人文表现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
浅谈可持续发展的别墅设计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