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表演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2019-10-20陈容
摘要:人类艺术活动可分为创造和欣赏这两个大的方面,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相辅相成,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欣赏,艺术作品的价值就无从体现。但是往往我们却忽略了其中还存在着“表演”这一特殊的中介环节,下面就以古诗词艺术歌曲《江城子》为例来探讨一下音乐表演在人类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表演;音乐审美活动;作用
早期人类音乐生活中,音乐表演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它最初是同音乐创作合二为一的。十九世纪,脱离创作而专门从事音乐表演的职业音乐家队伍壮大起来,音乐表演的相对独立性就表现出来了,且有效地促进了音乐创作的繁荣。
一、音乐表演对作品理解的作用
音乐表演的作用首先在于创造性地实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把乐谱上的符号变为具体可听的音响,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二者的结合使音乐产生出了活的生命。歌曲《江城子》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作词由著名作曲家敖昌群先生作曲而成的一首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整首歌曲旋律优美,富于意境与韵味。首先如果单独拿到这首作品一看,第一印象可能是这是一首诗,其次在由作曲家谱曲之后就成了一首歌曲。这两步对于人类的审美活动来说,并不会对这首作品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而此时音乐表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首作品是苏轼悼念自己的亡妻而作,歌词中满满的都是作者对自己妻子的思念之情,伤感之前溢于言表。观众通过这首作品的曲谱并不能直观地感受到这首歌曲所蕴含的内容,演唱者此时的表演把乐谱上死气沉沉的符号变成了具体可听的音响,听众通过这些音响达到了对作品的初步了解,表演者的表演使作品具有了作为听觉审美对象的可能性因为没有音响的作品无法为听众所欣赏。
二、音乐表演对听众的作用
音乐表演对于听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听众的欣赏趣味和音乐表演的审美追求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该歌曲虽然一开始就因为词作者而有了一层深刻的含义,但是听众却可以对表演者提出演唱风格以及演唱方式上的要求,但同时一个优秀的歌者却能以自身的艺术修养来带动观众,引导观众进入自己的情绪中,以此提高观众的音乐鉴赏力。总的来说,表演者既不能脱离群众,也不能失去自己个性的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性的挖掘出蕴含在乐谱符号背后的音乐作品的灵魂,并将这一灵魂实现在具体的音响之中。柏辽兹说过:“一名缺乏灵魂的歌手会使最杰出的作曲家作品显得呆板,甚至滑稽。另一方面,很多名副其实的歌唱家,只需怀着一般的热情,就会展现出作品的内在情焰,于是作品就活了。反之,缺乏感情但具有高超技巧的独唱家也可能把作品唱死。”这也说明音乐表演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去表现作品,那作品就失去了活力,作品就被唱死了。反之,就算我们表演的时候技巧没有那么的高超,但却为作品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对作品的理解,那么作品呈现出来也不会太差。在演唱《江城子》这首作品的时候,音乐表演者首先是要把乐谱上的东西给呈现出来,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去阐释这首作品的深层次的含义,为观众表达出作者苏轼当时为什么写这首作品,以及写这首作品时候的心情。这首作品曲谱上的记号就只有拍号,调号,旋律以及强弱记号,把这些做到只完成了第一步,而下一步,就需要我们去深挖这首作品到底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
成功的音乐表演不仅把作曲家的创造性再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还能够通过表演者富于創造性的表演,产生出比作曲家的设想更为丰富的审美效果。在演唱《江城子》这首歌曲的时候,更多地从歌曲的内在情感出发,应该明白整首作品的感情基调—凄凉无处诉,明月寄相思。即对亡妻的一种寄予, 一种无处话凄凉的哀怨、叹惋。全曲的上阕是在写实,十年生死,凄凉之景,物是人非。下阙联想,在梦境中到自己的亡妻正在梳妆,但两两相顾,无言可述,却已是天人永隔,唯有泪眼千行而不尽。除此之外,还要从作品的声情字韵方面去把握这首作品,声音要集中不能虚,要饱满,声音的力度随着感情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感情要丰富,要符合词作者当时的心情,切莫自己随意发挥。咬字要清晰,用气包声的方法去吐字。在韵律方面,要把这首歌曲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怎么表现呢,首先表演者的思想应该走在前面,这首作品是苏轼对自己亡妻的思念之情,演唱的时候意蕴的表达走在声音之前,以情带声。
音乐表演对于人类的音乐审美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在与他能把音乐作品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人们不用去面对枯燥的乐谱暗自踌躇,也在于他能创造性地去呈现乐谱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类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于一首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自身艺术修养,文化积淀,以及把这些东西与每一首不同的作品相结合去展现,最终给观众呈现出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建民,冯兰芽.凄凉无处诉,明月寄相思——试析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J].艺术评鉴,2019(2):19-21+51.
作者简介:陈容(1996.11.13),女,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