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与传承

2019-10-20丁冬冬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扬琴传承

丁冬冬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审美水平的提高,扬琴演奏技术也需要不断变革发展。为了克服扬琴传统演奏技术的缺点,进一步促进扬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承,有必要了解扬琴的传统演奏技法,并为该演奏技法的创新和传承提供有效的思想和建议。本文分析了扬琴传统演奏技术的创新和继承,来促进扬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增强扬琴演奏的艺术性。

关键词:扬琴;演奏技法;创新;传承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音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而在古典音乐中,要呈现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必须拥有大量的乐器,扬琴必不可少。对于扬琴,演奏技巧是关键。只有掌握了精湛的演奏技巧,才能实现人与音乐的统一,达到理想的艺术表现效果。在新时代,随着乐器种类的增加,扬琴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传承扬琴演奏技法,则必须在扬琴演奏技术传承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造力,以充分发挥扬琴的优点,并在此之上呈现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一、扬琴演奏技法概述

扬琴,也称为洋琴,打琴,扇面琴等,是一种打击乐器,与钢琴属于同一类别。扬琴从音色上来讲具有明显的华丽大气特征。以慢节奏演奏时,声音细腻而连续,如小溪的声音;以快节奏演奏时,声音则清脆悦耳,和山中泉水叮咚一样动听。扬琴的音色明亮酥脆,表现力和张力强烈,具备极强的感染力。扬琴表演的形式有独奏,合奏和伴奏。一般情况下,扬琴的定位与钢琴是相同的。比如说,在民族乐队中演奏,它会起到伴奏的作用。目前,扬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传统乐器扬琴的样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因此扬琴的种类不断增加,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最热门的就是电扬琴。电扬琴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使用,因为它独具丰富的现代元素,主要由钢琴主体,放大器和拾音器以及扬声器组成。当琴弦振动时,拾音器将用作传播载体,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并借助放大器美化声音,最后从扬声器发出声音。这种类型的扬琴可以用作独奏或其他乐器的伴奏,并且已经获得了众多著名扬琴演奏家的一致认可。传统的扬琴竹制法主要由左竹制法和右竹制法組成。而基本竹制法主要采用双手交替法。传统的扬琴演奏技术主要包括演奏,滚圆,颤抖,滑动,滴答,拉扯,揉捏,钩挂等。如今,扬琴竹制方法不断创新,而杂种竹制方法也在不断出现。它吸收并借鉴了国外的扬琴演奏技巧,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扬琴演奏方法和表达方法。对扬琴而言,演奏技法是最重要的,因为理想的演奏技法可以表达演奏者的情感。当然,如果要达到较为成熟的演奏技法表演水平,则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比如说调整手指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实现手指与腕部放松来进行训练。因为通常情况下,扬琴的演奏需要演奏者保持放松状态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最佳演奏水平。

二、演奏技法创新对扬琴艺术发展的意义

(一)实现音色的多元化

作为音乐演奏的重要工具,扬琴是文化的产物。为了实现扬琴文化的传承,有必要对其演奏技术进行创新,以增强音色的完整性,实现音色的多样性,从而增强扬琴的艺术气质。在新时代,人们的审美价值发生了变化,比如说现在的审美更加强调扬琴演奏的个性化。为此,扬琴可用于模拟各种声音,例如呼吸,下雨,步行或鸟叫声等。多样化的色彩和更广泛的声音使扬琴在演奏作品时更具吸引力,这是扬琴演奏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为了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应及时突出扬琴演奏的表现力,将演奏者和扬琴合二为一,使听者能感受到扬琴具有的丰富情感。

(二)增强表现力与张力

扬琴的表演非常重视表演效果和情感元素的展示。它旨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并激发观众的情绪。这就要求扬琴必须具有足够的表达力和张力,才能在此之上产生人物情感和音乐的交汇。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让扬琴的演奏更具体,生动。在此过程中,扬琴的表达效果将更加丰富。比如说音乐“昭君出塞”使人感到悲伤和凄凉。那么扬琴演奏技法就需要为了更好的彰显昭君心中的心理变化来做出一定的调整。比如说设置大量的颤音,滑行和停顿,从而在扬琴的娴熟的表现下营造出浓郁的凄凉和悲伤感,进而反映出角色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从而更准确地掌握音乐的主题和风格。扬琴演奏技术的创新可以充分诠释音乐的艺术美感,突出并渲染音乐画面感,使扬琴的演奏更具立体感。

(三)演奏形式更具创新性

当前,人们的审美观和艺术观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对艺术产生了新的期望和观念。为了更好地继承扬琴文化,必须完善和创新传统扬琴演奏技巧,使扬琴的演奏风格更适应现代社会。为此需要不断突破扬琴传统演奏过程中的障碍,创新现有的表演形式,达到艺术传承的目的。现在舞台上扬琴的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这就是扬琴演奏技巧和形式不断传承,发展的表现。

三、扬琴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连续性颤竹

扬琴的演奏不仅应继承传统技能,而且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使扬琴的演奏更加理想,提高扬琴的演奏效果。在扬琴演奏过程中,传统的颤音演奏主要用于增强音乐的节奏感。现在,除了保留和继承颤音元素外,还应该赋予它新的价值和思路。各种振动技术的深入研究都促进了扬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演奏颤音的过程中,它可以表达出丰富而细腻的感情。而连续的颤音将使节奏感更强,这样就可以表现出活泼感,并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因此,扬琴连续性颤竹的独特性能不容忽视。连续性颤竹是竹子表现的一种技术,而传统的技法主要是左震和右震,连续性颤竹的技法参与较少。为了提高扬琴演奏技巧和创新能力,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扬琴演奏技巧需要新的发展思路,比如说加强双手交替训练以及连续性颤竹技巧。连续性颤竹,顾名思义,就是连续颤抖的竹子要求演奏者确保颤抖的竹子的连续性和均匀性。扬琴独奏作品“觅”就是通过连续性颤竹在不同的声音区域显示扬琴的音调,增强了声音的对比度,使整个音乐更好。

(二)连竹

由于在传统的比赛过程中,严格禁止所谓的连竹技法。为此,演奏者需要用一只手打两次来实现相同的表演效果。目前,为了实现扬琴艺术的整体发展,连竹已被广泛用于现代音乐创作中,它被当作重要的演奏技巧,以实现演奏效果的创新。通过演奏者的不断实验,发现竹节律有所不同,其产生的音乐节律效果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有利于扬琴的张力和演奏。目前,连竹的使用主要基于顺竹法。顺竹法的提出者是中国音乐学院著名扬琴演奏家李玲玲教授。她认为演奏扬琴时,有必要准确表达音乐的内涵并运用技术来实现。也就是以顺竹法为核心,并以科学合理的音素排列方式来安排连串的表现。这种演奏技巧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扬琴的竹子音序。为了避免语音跳跃或交叉的发生,可以增加使用同音和异音竹,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演奏的难度,而且可以使演奏更加流畅和连贯。

(三)滑音指套

在扬琴演奏中,使用滑音指套技术可以合理地处理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余音,并且在有效的处理之后,可以让扬琴演奏中产生的韵味更加强烈,增强音乐演奏的吸引力。这种演奏技法演奏出的音乐表现出一种温暖委婉的感觉。因为具有传统音乐的特点,广泛受到了公众的喜爱。然而,滑音指套的应用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声音区域的角度来看,此技术不适用于中低音域,但可以用于高音钢弦阶段。因为应用领域受到限制,所以这也是该技法的缺点之一。总的来说,滑音指套技术的应用可以补充扬琴的演奏性能,使扬琴表演更加迷人。因此,演奏者需要根据扬琴的实际特性选择合适的滑音指套是这项技能开发的前提条件。

(四)制音

在扬琴演奏期间,使用制音可以控制余音并增强扬琴的张力。在制音中,通过手来停止声音是核心内容。手动停止声音的操作技术与暂停操作非常相似。但是弦完成后,必须用手指来达到停止音的效果,这样就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制音技术也是一种发声技术,主要处理余音的发声。近年来,李玲玲教授提出了器械止音的概念,并对传统的制音器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使当前的制音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制音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脚踏控制形成一个减震踏板,提高了扬琴在音色方面的表现力。

(五)组合

目前,为了增强扬琴技法的魅力,我们将选择多种技术的组合,以期创造出更加华丽和丰富的音效。为了实现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应提高扬琴演奏技术的使用效率并及时理解扬琴演奏的技巧,来揭示音乐的艺术风格和主题。通过结合各种技术,演奏者互相交流并结合了扬琴演奏技巧的使用,来充分彰显扬琴演奏的魅力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聆听体验,这是扬琴演奏技巧创新的关键。

四、结束语

中国传统音乐与欧洲音乐和非洲音乐的区别在于,欧洲音乐偏爱和声与和弦的使用,追求色彩的和声,具有浓郁的宗教氛围。非洲音乐具有节奏感,并且更加灵敏,并注意身体的节奏。中国音乐则更多地使用旋律,并追求一种情绪。旋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这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风格特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音乐。不管我们是否理解,音乐的情感都是普遍的。在当今时代,扬琴作品的创作已逐渐朝着现代化和个性化发展,并且出现了更多的技术革新,不断展现新时代音乐的特征。扬琴是一种典型的古典乐器。为了提高其应用价值,我们必须继承并发扬扬琴演奏技术,来更好地适应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通过创新可以提高扬琴的影响力和利用价值。扬琴演奏技术的不断创新应该是对传统演奏技巧的不断扩展和探索。通过对乐器的创新设计以及新的演奏技巧的积极开发,可以增强扬琴的表现力和张力,并实现演奏技术的全面改进。同时,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勇于面对过去的弊端,以我国优秀文化为根本立足点,不断创新,深刻理解该乐器本身的性能特点,以更好地改善扬琴音乐的创作。

参考文献:

[1]张馨.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1):71.

[2]王英.论扬琴演奏“点”“线”“面”的辩证统一[J].音乐探索,2010(3):82-84.

[3]董海丰.“蝶梦扬琴”改革的成果及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4(9):145-147.

[4]庞卓.东北扬琴的演奏风格及音乐创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4):151-154.

[5]王珺.東北扬琴的形成、发展与特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163-164.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扬琴传承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