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熄后,知交好友剩几个

2019-10-20吴念真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19年8期
关键词:无趣场合态度

我始终很佩服某些擅长交际应酬的人,总觉得那是一种天生的才华。那些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样的人,好像都能应付自如、谈笑风生、礼数周到。有些人甚至还具备超凡的记忆力,任何一张脸、一个名字,只要见过、听过,仿佛就可以记入档案,存取自如。

这方面我承认自己是有心学,但力不足。

(①“无论……都……”“只要……就……”,极力突出某些人交际能力之强。与此相对的则是“我”“有心学,但力不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年轻的时候在电影公司上班,直属上司不但擅交际而且酒量好。那时候最怕的工作任务,就是“晚上留下来,陪客人吃个饭”。我和朋友可以彻夜瞎说,上台演讲好像问题也不大,但到了那样的场合,却始终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态度去应对、交谈。而一旦心里有了这样的犹豫,言谈举止就必然拘谨、尴尬。加上酒量超差,一杯脸红,两杯过后马上睡意蒙咙,老怕自己出丑,于是无论敬酒或回敬都小心翼翼、畏畏缩缩。

(②从言谈举止、心理等方面具体写“我”交际能力之差。“小心翼翼、畏畏缩缩”,生动展现了“我”在交际场合的害怕与窘态。)

于是,在这个经常以喝酒的态度来衡量一个人“诚意”的地方,我难免被归为“不够热情”的一类。记得有一次,上司还在一大堆宾客前指着我说:“你这家伙根本带不出场!”

或许是自己不习惯,也老让别人觉得我“无趣”,所以那些类似的场合慢慢地就不找我了。没有交际、没有应酬,自己觉得轻松,但在某些人眼里,却老觉得我是不是冷漠、寡情了一点?

(③写“我”缺乏交际能力引起的后果以及“我”的深思。)

记得有个朋友,当年还很好意地给我上了一个晚上的交际课。他说人际交往上有三个不同层次,都必须学习。

(④过渡段,借朋友之口引出三个不同层次的人际交往。)

第一种,目的是广结善缘,或者是为了自己(或亲戚、朋友)的某些近期目标可以顺利完成。在这个层次上,人与人间的关系较远,说不定“过眼即忘或用完即弃”,情感成分属于“略低”的一种。

第二种,广结善缘也是目的之一,不过在这个层级上,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度或关联性,是为了累积情分,“养兵干日,可能用在一朝”的积极性交往,情感成分属于“中级”。

第三种,往来的不是亲戚就是非常熟识的朋友,是婚丧喜庆的帖子或讣文必然会发出去,年节会相互送礼、致意的对象。不过,真正的情感成分则属于“自由心证”,浓淡程度甚至还会凭双方“礼尚往来”的程度而有所改变。

已经到了这般年纪,他说的我当然都懂,只是要做到自然、安心,对我来说还是很难。

(⑤表明自己对上述三个层次的态度。“已经”“当然”指出“我”理智上的明白,“只是”“还是”指出“我”在情感和内心感受上的排斥。)

举个例子,我最怕遇到的场面是听到别人跟我说:“好久不见了,哪天聚聚?”“哪天有空,一起吃个饭吧?”而讲完之后紧接的话却是:“哦,那Bye了,保重!”

我了解那绝对是善意,但让我难受的是:这善意无丝毫真心。

(⑥以具体的例子说明“无丝毫真心”的“善意”,作者对此感觉“难受”。)

记得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带他上街,在玩具店里遇到一个早已转行的制片人。聊了一阵分别后各自的工作和發展之后,他说:“哪天聚一下,吃个饭?”随即握手告别。没想到我儿子竟然问我:“他要跟你吃饭哦?”我说:“是啊。”没想到儿子却一脸疑惑地说:“那你们怎么都没有留电话?”

小孩的直觉,有时候真是一面镜子。没错,他连我的联络方式都没问,那“哪天聚一下,吃个饭”这句话不就是大人之间彼此心知肚明的应酬?

(⑦再次举例,将孩子的“直觉”与“大人之间彼此心知肚明的应酬”对比,突出“真心”的美好与珍贵。)

几天前跟当初要我把交际当成人生一种必要的朋友聊天,没想到他忽然冒出一句话说:“这几年懒得交朋友。”理由是:“已经到了这样的岁数,未来交到的朋友,再怎样也比不上现在的那些老朋友。”

他说从年轻到现在,朋友来来去去,有些甚至从好朋友变成了老死不往来的敌人。“但总有几个是不必应酬也打死不退的家伙。”他说,“没骗你,有一天晚上我很认真地算了一遍,觉得……有这几个其实好像也挺够用了!”

(⑧写朋友在交际问题上态度的变化,与上文形成对比。“不必应酬也打死不退”,表明朋友之间,最重要的不是“应酬”,而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真心相待。)

没问他那“几个”里头包不包括我,因为怕一旦问了,他的回答会让我觉得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应酬。

从以前到现在,我都很羡慕、敬佩那些会交际、会应酬的人,一直学不会,常自责。以前常在热闹非凡的场合里因为觉得无能、无趣而提前默默离席。现在想想,好像这样也还不坏,至少比在人群散尽、灯光黯淡、杯盘狼藉的时刻,发现现场只剩一个疲惫、孤单、空虚的自己好多了。

(⑨“以前……觉得无能、无趣”与“现在……这样也还不坏”,对比鲜明。一个“好像”,貌似犹疑,其实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疲惫、孤单、空虚”,三个修饰词连用,力度十足。)

(选自2017年第8期《小品文选刊》,有校改)

总评:这篇短文选取的是人生中极为常见却又极难说清的话题:交往。作者以质朴而生动的语言、舒缓而平和的语调、亲切而诚挚的语气,将自己的感悟缓缓道来。在指出人们日常“应酬”的实质与弊端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真心”交往的向往与追求,引入深思。

链接

吴念真简介

吴念真,原名吴文钦,1952年生,中国台湾导演、作家、编剧、演员、主持人。自幼家境贫寒,在矿区长大。1977年,创作小说集《抓住一个春天》,主要描写台湾北部矿区的乡间生活。曾担任《同班同学》《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客途秋恨》等电影的编剧,执导电影《多桑》,主演电影《一一》等。所参与拍摄的影片,曾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多项大奖。获第41届台湾电视金钟奖资讯综艺类最佳主持人奖、第37届台湾地区最高行政机构文化奖。

猜你喜欢

无趣场合态度
生活趣味
皮质褶皱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你有趣,世界才有趣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