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9-10-20陈超
陈超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辅助教学行为,是教师建立互动的课堂对话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重要媒介。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有效提问,是切实帮助教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066 - 02
1.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提问的问题目的性不强,指向性不明确
除了教师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个性习惯等因素会影响到提问的准确性和清楚程度之外,教师在备课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没有吃透教材,解读文本时出现偏差之外,也会对提问的效果产生影响,导致低效提问的出现。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课堂上出现随意提问,问题分散和琐碎等现象。对文本的理解和处理不当,导致所提问题不偏离课文主题,或者引导学生回答时出现偏颇。诸如此类没有围绕课文灵魂提炼出来的问题的提出,有时虽然看似达到课堂上学生积极活跃,高度互动的效果,但已偏离了教学目标,造成低效课堂的出现。
1.2提问只求数量而不求质量,形成“满堂问”
有的老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不断的抛出问题,老师问,学生答,在师生之间不停的问答中结束了课堂教学。语文课堂上应留足时间给学生充分读文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而“满堂问”的方式,就像赶鸭子上架,一方面加大学生的心理焦虑,产生疲惫倦怠;一方面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文本,课文学完后,有可能留给他们的只是提问中的只言片语或者对课文的笼统印象,而不是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领悟,“满堂问”不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和形成自己的见解。
1.3提问的类型单一,封闭性的问题多而开放型问题少
思维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层次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于教师思维广度和深度不足,封闭性的问题多而开放型问题少,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上课时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这类是与非的问题思考的价值不大,如果面向高年级学生经常用这类问题提问,无疑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和回答的积极性。
1.4 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教师提问后,学生理解问题和思考问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等待一定时间。而很多时候老师看到学生没有马上做m反应,担心浪费课堂时间,于是又重复一遍问题,或者急忙换一位学生来回答。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一种急躁、压抑的氛围,使其不敢再举手回答问题。
2.有效提问的标准
(1)有效提问应指向明确、清楚。好的提问如同开启一堂好课的一把钥匙。有效提问就像指路牌一样,给学生指出明确的方向。提问的指向性明确,教师的表述准确、清楚、简洁,避免出现漫无目的或模棱两可的提问。有效提问就像指路牌一样,给学生指出明确的方向。提问的指向性明确,教师的表述准确、清楚、简洁,避免出现漫无目的或模棱两可的提问。
(2)有效提问应具有思考的价值。教师的提问要注意难易适中,遵循“够一够,摘桃子”原则,比学生现有的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合理,否则无法激起学生兴趣,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效提问应面向全班学生。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的,那么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仅仅面向优等生或活跃的学生,而是面向全班学生。无论在哪一个班级,都普遍存在“优等生少,中等生多,学困生少”的橄榄型分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该以中等生为,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
3.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3.1 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作为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对教育教学质量是决定性的,可以这样说,讲演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本人有两条建议,第一,教师要养成阅读和写文章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领域的书籍都广泛阅读,能够让教师的视野变得更开阔,内涵更丰富。另外书读多了语感自然就上未了,而敏锐的语感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语感能力的提升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成熟。经常写东西就能锻炼自身的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提高教师的口头语言运用能力无疑有很大帮助。
第二,对于不善于语言表达的老师,建議可以借鉴特级教师于漪的做法,她把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进行反复修改,再烂熟于心,进而在课堂上运用,这看起来是一种笨方法,但也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的练习方法。于漪老师风趣地称之为“先死后活,以死求活”。“死”语言保证了教师在问题表述上的准确和简洁,在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后,为“活”语言打基础。
3.2教师充分备课,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教师备课首先要备好教材,备教材首先要读懂文本,理解教材,梳理出基础性知识、拓展性知识和探究性知识,对于基础性问题,教师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对于拓展性问题,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对于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其次,教师备课首先要备好教材,备教材首先要读懂文本,理解教材,梳理m基础性知识、拓展性知识和探究性知识,对于基础性问题,教师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对于拓展性问题,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对于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其次,教师除了要对“教什么?怎样教”,还要大致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思维习惯等,预想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等。这就是“备学生”,只有了解学生能力水平,才能恰当处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提问的效果才更加明显。
3.3善于总结归纳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在课堂中灵活选择运用
根据提问的内容和方式,课堂提问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发现式提问——“双手推开窗前月”。例如:
从夜莺的歌声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夜莺的歌声》
谁发现了这五位战士两次的掩护任务有什么不一样?
——《狼牙山五壮士》
发现式提问,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和思考,自己去发现,教师提供引导和帮助,并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進行鼓励。
(2)辩论式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例如:
“作者想捉一只翠鸟回家.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翠鸟》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绿色流淌了吗?”
——《草原》
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节点、矛盾点进行提问,抓住疑难之处、模糊之处进行提问,让学生辩论,就能在课堂中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辩论式提问过程中,教师既要放开来让学生充分地辩论,表达自己观点,也要注意在方向上加以引导。
(3)补白式提问——“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和经验进行补白提问,很容易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活中,电视里,路边的店牌,市场里的广告牌,你还观察到哪些不规范的用字,比一比,看搜集的错字多。”——《遨游汉字王国》
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话式的补白提问,让学生更能深入到文本去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例如:如果你是作者,看到小男孩这么做,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浅水洼里的小鱼》
(4)激情式提问——“一波才动万波随”。
激情式提问是通过调动教师的热情来带动学生的激情。它问能感染学生的情绪,震撼学生的内心,让平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5)话题设计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
“凡卡为什么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
(学徒生活实在艰辛、乡村的生活很美好、爷爷很疼爱凡卡)
“学徒生活真的痛苦到让凡卡不堪忍受吗?”
“乡村生活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爷爷知道凡卡的学徒生活过得这样艰辛吗?”
爷爷知道凡卡的学徒生活这样痛苦,为什么还要把凡卡送进城?”
——《凡卡》
3.4 耐心等待,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
相关研究发现,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对简单,老师给学生预留3-4秒思考,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等待的时间应该加到15秒。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相信学生,学会耐心地等待,不要急着重复问题,也不要急着换学生来回答,等够一定时间之后再做决定。在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教师不要急着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而是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再进行。
3.5恰当地使用评价类型
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针对回答给予当面反馈,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不应过于批评,更不应嘲笑,而是应该对其做得好的地方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不足,提提建议,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进步。相反,在学生回答时中途插话,学生答完后不予以理睬,机械重复学生回答和随意让学生停止回答,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不利于学生成长进步。
有效提问的策略,看似运用在课堂,其实主要功夫在课外。教师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从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起,预设好课堂中的每一次提问,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有效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